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处理长期激励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制度在许多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践开始的相对较晚。2006年,证监会发布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发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试行办法》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扫清了障碍,同时引发了上市公司推行股票期权激励的热潮。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易受到管理层控制,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是解决上市公司中的代理冲突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文献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股票期权激励的过程以及其产生的财富效应,而关于不同股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及董事会特征对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果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控股股东性质与关联非执行董事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2006-2015年实施了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性质和关联非执行董事治理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探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种控股性质的上市公司中关联非执行董事治理对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对控股股东性质、关联非执行董事治理与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以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剩余价值索取权理论和激励约束理论对控股股东性质、关联非执行董事治理与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且提出了理论假设。还采用实施了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更好;(2)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越好;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越差;(3)设置了关联非执行董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比没有设置关联非执行董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好,且关联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越高,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越好;(4)设置了关联非执行董事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没有设置关联非执行董事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的文献回顾,包括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动因、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归纳了关于关联非执行董事治理的研究结果,并且进行了文献评述。第三部分是控股股东性质、关联非执行董事与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理论概述,解释了股权激励的概念及种类,分析了影响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关联非执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对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剩余价值索取权理论和激励约束理论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控股股东性质、关联非执行董事与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解释控股股东性质与关联非执行董事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本文的四个假设。第五部分是控股股东性质、关联非执行董事与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实证检验,选取2006-2015年实施了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变量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并指出在研究上的不足。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1)本文从控股股东性质和关联非执行董事治理两个方面探讨公司内部治理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影响,丰富了股票期权激励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同时拓展了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理论。(2)本文研究了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两类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差异,并考察控股股东性质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认识两类不同所有制公司的代理问题,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