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地调查、走访农户、查阅存档资料和数据以及计算机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退耕还林的地域分布、面积、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粮食生产及耕地变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兑现、农户收入变化以及退耕还林成果保存情况等。通过调查和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延安市退耕还林地块区域主要分布在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白于山区(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共实施了33.27万hm~2,占总面积的58%,黄河沿岸(延长县、延川县、宜川县)共实施了13.02万hm~2,占总面积的22%。中部原区共实施8.88万hm~2,占总面积的15%,南部林区共实施了2.84万hm~2,占总面积的5%。(2)延安市退耕还林共58.2万hm~2,退耕地还林33.49万hm~2,荒山造林24.51万hm~2,封山育林0.2万hm~2,工程实施主要集中在1999、2000、2003年三个年度进行。(3)自从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显著。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交通、教育、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农业产业收入已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劳动力转移收入8.86亿元,占家庭收入的28%,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到20%,劳务经济带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市退耕户人均纯收入中,退耕还林补助占27.3%。(4)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以生态林为主:生态林、经济林、草所占的比例为83%、11%、6%。(5)基本农田由1998年的15.73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21.53万hm~2,共修基本农田5.8万hm~2。粮食生产由1997年的58.69万t增加到2005年的74.5万t。(6)全市仍然有24010户退耕户(占农户的9.8%),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一定影响。主要是基本农田不足,村组农田不均匀,个别农户农田短缺,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其次是经济基础薄弱。还有这些农户观念落后,缺少必要的生存技能,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6)延安市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政府重视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上下一条心,扎实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保障了退耕还林工程健康有效开展。(7)1999年以来各年度退耕还林面积核实率均为100%,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保存率都高于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