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习惯是指高中历史教师个人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且遵循的特有的教学思维、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等相对稳定的模式。而在现今情况下,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各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高中历史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也会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对于它的针对性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师不良教学习惯的相关概念与表现特点及方式,从思维、方法、行为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进行研究,找出引起这些不良教学习惯形成的主要构成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经过研究,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师不良教学习惯的形成受现实教育背景的影响,逐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加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教育认识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更容易促成实际教学活动中的高中历史教师养成不良教学习惯。同时,社会对历史学科的观念、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也是滋生不良教学习惯的主要因素。这些不良的教学习惯在教学情境中自动表现出来,对学生发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高中人文教育发展等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消极作用。仔细分析教学习惯背后的形成过程,笔者发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拥有最大话语权的并不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而是具有社会支配权利的团体,而这一背景也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种种不良习惯的养成。两者相互作用之下,也引发出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的改进,其路径也须多方的共同完善。一方面,社会对于高中历史的学科角色和学科地位应得到正确有效的引导,同时也要在国家制度、教育制度、教师发展制度等处着手改善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生态环境,并且形成与学生、社区的良好互动。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并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培养注重习惯的意识,将眼光放在应试教育之外的广阔世界,寻找自身高效的教学方法,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将不断优化的教学习惯模式保留下来,形成与高中历史教学生态圈共融的和谐互动,促进高中人文学科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