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上海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指标分析上海市就业人口职住分离和通勤的基本状况和区域特征。同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就业人员群体自身特征的角度,探究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跨区县职住分离现象明显,本市户籍就业人员的职住分离程度明显高于外来人员,职住分离率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更容易职住分离。全市就业人员的通勤流向主要表现为郊区向中心城区、远郊区向近郊区流动。1、中心城各区的通勤流出与流入强度都很大,存在着高强度的区际通勤对流。中心城南片集中了高强度的通勤净流入,中心城北片总体上表现为通勤净流出但吸收了来自于郊区的通勤净流入。通勤对中心城区南片的就业人员结构层次带来一定的抬升效应,主要表现为职在人员的人才和从事第三产业的比例要高于住在人员。根据问卷调查,除出行方式外,性别、户籍、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显著影响居住在中心城区就业人员是否通勤外出的因素。与郊区相比,中心城区就业人员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更加体现出反映其人口学特征的个体偏好。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住在中心城区许多就业人员的通勤流出,不是因为本区就业岗位不足,而是为了寻求更符合个人偏好的就业岗位。2、近郊区集中了高强度的通勤净流出,向中心城区的通勤净流出明显大于来自于远郊区的通勤净流入。浦东新区虽然总体上职住数量基本平衡,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通勤流出与流入量。通勤对近郊区的就业人员结构层次带来一定的下降效应,主要表现为职在人员的人才和从事第三产业的比例低于住在人员。根据问卷调查,户籍、年平均月收入、家庭经济负担人数、出行方式是显著影响居住在近郊区就业人员是否通勤外出的因素。与中心城区和远郊区相比,近郊区就业人员的职住地选择更加偏重于经济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住在近郊区许多就业人员到中心城区通勤就业,既是因为本区就业岗位不足,也是因为买不起中心城区的住房。3、远郊区就业人员的职住分离程度明显低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松江区的通勤流出强度相对较大,而且通勤净流出以外来就业人员为主。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相比,远郊区住在与职在人员的结构层次差别相对较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行方式、住房形式、居住地离最近地铁站距离是显著影响居住在远郊区就业人员是否通勤外出的因素。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相比,远郊区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更加关注交通便利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住在远郊区的就业人员较少通勤流出,不是完全因为不想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而是因为交通不便。4、在城市居住功能与就业功能的空间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就业人口是否职住分离,直接取决于其对职住地的选择,并与通勤满意度密切有关。根据问卷调查,受访者选择就业地与居住地时,二者之间的距离都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受访就业人员的通勤满意度总体较高,职住一致的就业人员通勤满意度高于职住分离的就业人员,随着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变远,就业人员通勤满意度下降。轨道交通的便利程度、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通勤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就业人员的职住分离,主要出于就业人员的自我选择,因此通勤满意度总体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促进职住平衡。基于实证分析,本文还对促进职住平衡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