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的研究体系中,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省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因此,笔者将调查地点定在了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地区沙河子镇的S村。在以往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小范围内的调查来推断地方乃至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许是受大部分媒体专注于负面报道的影响,以往研究的目光都聚焦在留守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负功能上,这种将问题“问题化”的过程很值得商榷。在本文中,笔者运用定性分析中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种主要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留守前后的对照以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来揭示农民外出务工对子女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在运用社会化的生命历程理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乃至情感状况进行解读之后,从四个维度(时间、空间、他人、自我)探讨了缓解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思路模式:标准社会时间表的合理偏离;“返乡”与“进城”的空间转移;社区内外资源的整合;留守儿童能动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