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的研究体系中,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省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因此,笔者将调查地点定在了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地区沙河子镇的S村。在以往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小范围内的调查来推断地方乃至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许是受大部分媒体专注于负面报道的影响,以往研究的目光都聚焦在留守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负功能上,这种将问题“问题化”的过程很值得商榷。在本文中,笔者运用定性分析中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种主要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留守前后的对照以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来揭示农民外出务工对子女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在运用社会化的生命历程理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乃至情感状况进行解读之后,从四个维度(时间、空间、他人、自我)探讨了缓解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思路模式:标准社会时间表的合理偏离;“返乡”与“进城”的空间转移;社区内外资源的整合;留守儿童能动性的发挥。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即一套有效地工具或者完善的标准,其中的一些指标可以独立,但指标之间又可以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实施和管理进行有效的评价。天津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实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全社会大和谐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运用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乡村的利益主体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渐分化成县及以上行政单位、乡镇政府、村集体、村干部、普通村民这五个部分。这五个利益主体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流向城市。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协调与我国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入城市的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社区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社区治理问题业已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议程。自1980年以来,在国家体制改革和城市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