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提出了以环境友好、人的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标志着城镇化水平进入了中高水平的新阶段。兼具城市和乡村共同特征的小城镇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中小城镇新区扩张建设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设计不断普及,作为探讨三维空间关系问题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城市设计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高度。类型学是基于现象研究系统内部元素类型和构成规律的方法论,基本的分类思想已广泛应用于小城镇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中,但明确提出类型学方法并在小城镇新区中应用的实例较少。本文以此视角展开对小城镇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研究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方面展开,构建空间原型的提取和整合方法,提出类型还原的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项目实践。课题以安徽省宣城市狸桥镇为研究背景区域。首先,对适用于小城镇城市设计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同时探究了类型学方法对于小城镇城市设计的适用性,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其次,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实地的田野考察,运用类型学理论思想和历史地图对比研究,从历时性角度,揭示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小城镇空间扩张的主导动力机制,进而对狸桥镇的空间原型进行提取。再次,从类型学的共时性角度对狸桥镇的空间形态进行整合研究,整合过程需要在原型的基础上建立类型库,并从类型过程、空间效应和外部空间系统三个层面建立类型筛选的机制,通过宏观层面的类推、中观层面的转译和微观层面的重构三种方法进行空间类型的还原。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课题将从类型学视角下建立的城市设计生成方法运用在狸桥镇新区的城市设计中,从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案的层面,论述具体的应用方法,从而在小城镇新区建设中,探讨如何在城市设计思想指导下,处理小城镇扩张与山水边界的关系、人与自然互动的关系、开放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等问题。本研究希望通过将类型学方法运用在在小城镇新区城市设计中,结合小城镇特有的山水空间关系和历史人文特征,塑造传承地区特色的小城镇新区空间,对小城镇新区的建设形成合理的控制与引导,满足新型城镇化对人文、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并对我国小城镇新区城市设计问题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