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学东传日本,日本以积极主动地态度选择吸收,儒学在日本国土上生根发芽,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儒学。儒学传入日本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古代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就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首先,扼要陈述了儒学东传及在古代日本的发展状况。儒学在古代日本的传播大致可分为:初传时期(5—8世纪)、发展时期(794—1603)、兴盛时期(1603—1867)和衰落时期(江户时代后期)四个阶段。在儒学的兴盛时期,日本形成了儒家各学派并展开了学术争鸣。其次,以早期日本儒学、兴盛时期的日本儒学为例,就中日儒学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剖析。儒学东传日本后,日本民族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儒学采取了有选择性的取舍和改造。故而,中日儒学的迥异之处甚多。在中日早期儒学方面,主要比较了儒学天子观、仁、忠、孝的异同:中日儒学都认同“君权神授”思想,但日本淡化了“有德者为君”思想;中国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而日本儒学则把仁排斥在它的思想体系之外;中国儒学的忠是有条件的,前提是仁,而日本儒学的忠是强制性的,单方面的,没有前提条件的:有关孝的方面,在中国儒学中,孝是忠的基础,孝重于忠,而日本儒学则宣扬忠重于孝。在日本儒学兴盛时期,主要对中日朱子学和中日阳明学进行了比较:日本儒学大胆怀疑并修正朱子学,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朱子学,从而使日本民族更讲究实际和科学;中日阳明学在基本观点上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日本阳明学者发展了心本论和重行的思想等。再次,古代日本儒学的特点是:日本儒学重视认识论的感觉经验、事实、现象和实证的研究;在伦理上,日本儒学更富于感情色彩;日本儒学具有广泛的共存性;日本儒学具有实用性;日本儒学的普及化和庶民化;日本儒学带有明显的宗教性。日本儒学不同于中国儒学的上述特点,使日本儒学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了古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最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儒学对古代日本的影响:在政治上,中国儒学为日本古代天皇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政治理念;在法律上,日本的封建法律基本上是属于中华法系的范畴,渗透着儒家思想;在教育上,儒学在教育政策、教育领导机构、学校教育内容以及私学等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武士道精神方面,儒家思想的忠、仁、义、礼成了武士的指导思想;在史学方面,儒家的修史观,如鉴戒史观和正统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史学思想。总之,儒家思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法律、教育、武士道及史学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古代日本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