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处于一个图像包围的环境。种种图像在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态度和观念。图像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并无对错之分,但在不同价值取向的驱使下,被赋予了亦真亦假的内涵与意义。这种特性使得图像在传播中担当了“双刃剑”的角色。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如何批判性地接受图像信息、解读其真实内涵,并利用其进行思想交流,成为视觉素养教育的必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图像时代”的图像信息分析以及中学生的特点,强调了图像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以图像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寻求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途径。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学图像教育中存在视野较窄、针对性与参与性不强、艺术性不突出等问题。在对国内外图像教育研究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接受理论的核心原理符合图像思维培养与中学生的特点,能够促进中学生对图像的解读和表达。因此本文尝试利用接受理论的核心原理支持中学生的图像教育,并根据近一年的实践,提出了在接受理论支持下培养中学生图像思维能力的策略。该策略从引导“图像期待”、形成“第二图像”到鼓励“学生参与”步步推进,最终实现帮助学生使用图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目标,并在课程实践中对教学效果加以验证。
本文利用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中学生图像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借鉴接受理论支持中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培养是有效可行的。接受理论的支持能够促进中学生对图像能指的信息处理,提高对意义所指的理解能力,引导图像信息的表达,从而提高其视觉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