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课程。它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是我国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本文全面梳理建国60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演变过程,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步探索时期的课程设置,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通过不懈的探索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曲折发展时期的课程设置,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正,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恢复和整顿。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稳定发展时期的课程设置,从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进行深化改革,推动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形成即“85”方案。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发展时期的课程设置,从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阶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决定进一步调整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即“98”方案的实施。第五部分主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整合时期的课程设置,从21世纪初到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即“05”方案的实施。第六部分阐述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