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通常以根部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在寻找新药源的过程中,有人对丹参叶进行了初步研究,证明它们具有与根类似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丹参地上部分资源,本论文对丹参地上部分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并在此基础上对丹参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相关酚酸类成分的检测分析、分离提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综合系统预试法试验和营养成分检测结果可知,丹参茎叶基本包含了各类化学成分,含有酚类成分和鞣质、多糖及甙类、多肽和蛋白质有机酸、生物碱、甾体、黄酮、香豆素和萜类内酯以及挥发油等物质。2.采用凯氏定氮法检测丹参叶、茎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17.90%、13.27%,索氏提取法检测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48%、3.03%,苯酚-硫酸法检测总糖的含量分别为30.30%、24.5%。3.以丹参不同部位根、茎、叶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以Vc为阳性对照,选用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对不同部位醇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叶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其总酚酸含量分别为根和茎的1.07和6.81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根和茎的4.79和14.5倍。在预设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丹参叶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对PUFA过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分别相当于Vc的1.08、1.01和5.89倍,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总酚酸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酚酸类物质有关。4.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丹参叶总酚酸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3.00%,浸提时间43.00min,温度50.00℃,液料比33:1(mL/g),在此条件下,总酚酸得率达到7.78%。验证实验表明,所得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5.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丹参叶总酚酸粗提液进行纯化研究,结果表明,NKA-9树脂较适合于丹参叶酚酸类成分的纯化。纯化的适宜条件为:样液初始浓度3.5mg/mL,pH值为6、2.0mL/min的流速上样吸附,树脂对酚酸类化合物吸附量最大,当上样体积达3BV时开始泄露,当上样7个柱床体积时,树脂吸附可达到饱和;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先采用70%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1.5mL/min,2.2BV的洗脱剂基本可以将吸附的酚酸类物质洗脱下业,解吸率达93%。纯化后的总酚酸纯度提高至51.8%。6.对丹参叶酚酸类成分进行HPLC分析检测可知:丹参素、迷迭香酸、咖啡酸、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阿魏酸均被检出,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最高达88.03mg/g,其含量高低顺序为:迷迭香酸(88034.95ug/g)>咖啡酸( 761.00ug/g ) >丹酚酸B ( 414.95ug/g ) >丹参素( 342.45ug/g ) >阿魏酸(283.59ug/g)>丹酚酸A(144.48ug/g)>原儿茶醛(113.49u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