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CN的QCA电路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f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CMOS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等比例缩小,目前已进入7 nm节点,再持续缩小将接近其物理极限,一系列新问题如短沟道效应、高功耗散热、寄生电容效应、漏电流效应及量子效应等不可避免,新型器件的研发迫在眉睫。场耦合纳米计算(Field-coupled nano computing,FCN)范式提供了一种革新的信息交换和处理方法,在多种基于FCN范式实现的新型纳米器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量子元胞自动机(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QCA),它具有超高集成度、超低功耗、高频率切换等特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MOS器件替代者之一。本论文以QCA电路系统优化设计为研究核心,从QCA电路系统设计流程、优化设计方法、时钟布局方案,以及功能验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总结现阶段QCA电路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根据电路设计中元胞布局规则和时钟布局规则,分析了QCA电路优化设计中设计原则。参照传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及目前QCA电路设计流程,结合QCA元胞特性、QCA电路特点,归纳和完善QCA电路系统优化设计流程。2)研究无规律时钟QCA电路系统优化设计。以1-bit QCA全加器电路设计为例,探究了无规律时钟QCA电路优化设计方法,在遵循QCA电路设计的原则下,考虑QCA基本逻辑门单元和QCA元胞耦合特性等因素对QCA电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高效的1-bit全加器电路、多位RCA电路设计。3)提出基于类IP核的QCA电路优化设计思想。源于传统集成电路设计中基于IP核复用设计技术以及QCA元胞间耦合响应特性,探究一种新型多逻辑功能类IP核单元,具体研究了基于QCA技术的类IP核开发设计流程、方法及应用设计,表明基于类IP核的QCA电路优化设计的优越性。4)研究有规律时钟QCA电路系统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应用于有规律时钟QCA电路设计的新型时钟布局方案,该时钟方案具有灵活、稳定、高效、通用等特点。在QCA电路设计应用中,与其他的典型时钟方案相比,所提出的时钟布局方案更有利于有规律时钟QCA电路系统优化设计。5)研究了QCA电路系统快速建模仿真方法。将神经网络技术与QCA技术时钟机制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复杂QCA电路设计的功能仿真验证方法,与其他仿真方法相比,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为功能仿真阶段提供有效验证方法,提高了QCA电路系统的开发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尺寸的缩小和光刻技术的进步,系统级芯片(So C)设计复杂性、系统封装的复杂性,电源管理策略的复杂性、信号传输的完整性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电路系统测试时间的增长和测试成本不断增加,制造缺陷已经从传统的硬件缺陷转变为更为隐蔽的潜在性缺陷,这些缺陷通常不会导致致命的故障,对电气性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而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性能退化,使芯片将来发生故障或产生间歇性
学位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在军事、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控制性能要求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前人工作启发,本文针对几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提出了两种随机非三角结构非线性系统的规定性能控制算法。针对含有未建模动态随
学位
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其它生物种群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那么这些生物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如何演化来应对人类的控制措施?本文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以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控制蚊子种群为例,我们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模型,深入研究了最优控制蚊子数量策略以及蚊子种群的最优性别比演化策略.另一方面,以捕获其它种群如
学位
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人体识别技术作为目标识别技术的一个分支,可以将静态图像或视频序列中的人分类到正确的类别。在自动驾驶、安全监控和搜索救援等许多应用中需要该技术。目前最先进的人体识别系统在设计模型时重点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然而,由于人们可以做出大量不同的运动和姿态,因此将图像和视频中的人进行准确识别依然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当被识别的人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或夜间被采集,且具有不同的
学位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各种用电设备之间不同规格线缆的束缚,并且使得用电方式更加灵活与安全,因此获得了各界广泛的关注。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在很多的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其中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在无线电能发送端系统中,采用通用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
学位
太赫兹波频率在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和红外频段之间,具有光子能量低、穿透性强、传输容量大等特点,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量子计算、国防安全和深空探测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太赫兹探测技术作为太赫兹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有效地把太赫兹光信号转化为可读的电信号。目前传统肖特基太赫兹探测器难于阵列化集成,商业普及的热释电、高莱管等热太赫兹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慢、内部热噪声大,航天应用的超导探测器需要超低温制冷
学位
拓扑学主要研究空间在同胚映射下的拓扑不变性质,其中分离性是拓扑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可以用来描述拓扑空间中不交的集合或者不同的点之间的关系.过去,分离性比较差的T0空间缺乏自然的应用,人们认为研究的意义不大,直到domain理论的出现,它把拓扑学和计算机科学联系了起来,分离性比较差的T0空间的研究才真正地引起人们的重视.Scott引入的偏序集上的一种拓扑:Scott拓扑,就是一类自然的T0空间.与之
学位
海藻表面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栖息地,而附生微生物群在健康藻类上的持续定殖表明它们与宿主之间存在积极的相互作用。绿藻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特定的细菌,而细菌提供活性物质来调节藻类的生长。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沿海地区,它通常被用作研究生物环境适应性的模型。无附生菌裂片石莼体系的建立和人工合成菌株的方法可以把环境因素对裂片石莼的影响减少到最低,且便于操控和重复,进而研究附生
学位
【研究目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直线上升,部分地区痛风发病已接近欧美人群,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红肉、海鲜、酒精和果糖的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风险呈正相关。众所周知,大量嘌呤摄入是痛风急性发作最常见诱因。外源嘌呤化合物主要经肝脏代谢氧化分解为终产物尿酸。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oreducta
学位
背景及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综合征,可由各种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心血管疾病引起。信号蛋白作为分子表型的媒介,在CHF的发生、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HF初期分子表型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但单一分子表型预测CHF预后的准确性欠佳,而应用多种分子表型可进一步提高对CHF预后的预测能力。目前基于射血分数的心衰分类方式在预测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