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稳健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结构融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市场规模、参与机构、投资者等方面显著扩张,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2007年底债券市场的存量规模为28.6万亿美元,其中证券化产品规模就达到11.3万亿美元,已接近债券占比的40%。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资产证券化一直是银行融资、风险管理和绩效改善的主要手段,它在设计之初是为了提高资产流动性,随着产品的发展,能够兼顾缓释信用风险的作用,这也是资产证券化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务的明显优势。但是,在经历了危机前大规模信贷发放并证券化分销的时期后,资产证券化市场投资情绪广泛低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质量严重恶化,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几近枯竭,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银行经营稳健性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尽管学术界在早期对资产证券化展开理论研究时,认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帮助银行提高资金流动性,转移信用风险,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资产证券化并不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起步于2005年,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试点中断期,2012年才得以重启。2013年7月,国务院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我国进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加速期,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种类逐渐增多。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发行597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共2.71万亿元,其中超过80%是以银行为发起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累计发行456单共2.27万亿元。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强调金融资源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有效盘活沉淀的信贷资金,把存量变成新的增量,实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补充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强经营稳健性等方面产生显著效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信贷资产证券化还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应用我国商业银行及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业务开展微观动因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稳健性的影响,得出相应研究结论,以期能够识别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稳健发展、规避可能会引致的风险提供对策建议。
  第一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及对其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和交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商业银行释放监管资本、优化资产负债管理、转移信用风险、降低流动性风险、提高盈利水平。但同时,也存在隐性担保和监管套利导致风险回流、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增加风险积累的负面效应。
  第二章: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简要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国际比较后,着重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梳理,分为四个阶段详细说明,并基于回顾和总结,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微观动因的实证分析。运用2012-2017年我国75家已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商业银行数据,构造面板Tobit和面板Logit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总体来说,资本充足率低、权益比重大、非利息收入占比高、资产规模大、存款比率高会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全国性商业银行倾向于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资本充足率、拓宽融资来源,地方性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管理、补充流动性、扩展盈利渠道的动机更强。
  第四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选取流动性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是否证券化、证券化频次、证券化比率、证券化指数四个维度分别衡量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行为,构造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因为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而提升。通过分组回归得到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这种有利影响同样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
  第五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经验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银行稳健型指数,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构造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使商业银行的稳健性上升,符合开展此业务创新的初衷。并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证明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提升经营的稳健性。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本文总结了4条研究结论,并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和监管部门三个层面提出推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商业银行应提升市场参与的业务能力、提高基础资产的信用质量、推动盈利模式的加速转型;第二,应增加资产证券化市场参与主体,丰富交易方式;第三,应构建监管法律框架,防范监管资本套利,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
  本文的创新点包括:
  1.运用面板Tobit和面板Logit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目前我国已有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以理论及定性分析居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则更少。本文选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其动因及效应进行模型检验和计量评价。其中动因研究中的面板Tobit和面板Logit模型,和效应研究中的动态面板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都是近年来被经济学界逐渐采用的计量方法,后两者的优势尤其表现在当存在内生性问题需要加以处理时。
  2.实证研究样本包括全部已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证研究中,以上市银行或全国性银行作为观测对象的居多,对于大量的非上市银行和地方性银行鲜有研究。而截至2018年底,成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90家银行中,大部分为非上市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本文选取全体已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作为实证样本,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减小因样本量及选择偏误造成的结论偏差。
  3.增加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代理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银行稳健性指数。现有实证研究中,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代理变量的选择基本集中在是否证券化虚拟变量和证券化活跃度两个指标。本文在此基础上,还增加证券发行次数和证券化指数作为证券化代理变量进行分析,从多维度反映商业银行的证券化行为偏好,比笼统的比率更细致的观察证券化不同类型的基础资产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实证分析商业银行稳健性的文献中,目前较多选取Z-score作为代理变量。本文参考IMF发布的《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的相关指标,运用“降维”的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银行稳健性指数,这一研究方法较以往单一指标的稳健性衡量更为全面和完善。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观测期间较短。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无法获得关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长期数据,且由于业务暂停导致数据存在间续性,是本文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2.研究视角局限。本文仅以商业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视角考察该业务对银行流动性和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时,而并未将作为投资者视角纳入考虑,是本文的另一个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2018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增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企业创新不仅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标准。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和《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企业因时制宜地进行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宏观经济变量与企业微观行为相结合,基于汇率改革之
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数量逐步增多。人口的迁移会对住房产生重要影响,而住房问题也是迁移人口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商品住房价格不断攀升和人口迁移总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研究人口迁移和商品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需要依赖人口的住房需求,因此本文以城市层面的人口迁移为切入点研究人口的空间流动和房价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往研究对人口迁移和商品住房价格
学位
2017 年以来,随着股市危机逐步平息,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在历经一年半全面限制后,迎来三度松绑。到2018年12月的第三次松绑,中国股指期货松绑政策已初具规模,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指日可待。但受危机期间股指期货市场舆论讨伐和股指期货松绑期间连续三次乌龙指事件影响,广大投资者对于股指期货市场仍存在较多疑虑。当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正处在发展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放开股指期货市场限制,以恢复股指期货风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配置对其他要素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要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转为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发展,必须大力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必须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另一
学位
城镇化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推进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是核心,产业的发展是重要支撑,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质量。在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城镇化动力不足、体制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城镇化发展的“碎片化、空心化、模式化、陌生化”等问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条长、关联性高,能够带动上下游钢铁、机械、电子、金融、保险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还能为国家创造可观税收,吸纳大量就业人员。可以说,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发展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引进技术开始,历经初创、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在2013年跨过年产销量2000万辆的大关,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不
学位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卷土重来,以英国脱欧、特朗普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以及民粹和保护主义政党在欧洲各地纷纷崛起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为标志的逆全球化浪潮也愈演愈烈。诚然,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环境无形中为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提供了天然土壤,但究其根源,则在于全球化或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平等。尽管全球化或贸易自由化能够提升国家的整体福利,但这些利益往往
学位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口红利”比较优势,成功参与全球分工,促进了中国贸易发展。贸易自由化进程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加速,进口关税按入世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线下降至较低水平。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采取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以及地区间自身存在的经济历史、地理位置等差异,最终造成关税经济效应传导的地区差异性。与此同时,国内人力资本结构也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贸易自由化
本文主要研究当需求或成本存在不确定性时并考虑厂商的风险异质性,在某种具体的市场结构下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问题,论文也讨论了理论研究成果的政策含义,论文选取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上游厂商和下游厂商。  本文的第一部分考察了不确定性来自需求和成本两方面,厂商风险厌恶而消费者风险中性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均衡问题。第二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完全竞争厂商是风险厌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职业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职业流动会促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然而,由于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从整体上发育得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建立市场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障碍。其中,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一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