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是被众多发达国家反复证明的、有效的市场化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近年来农业保险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2003年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掀起了新一轮探索实践的高潮,先后出现上海安信模式、黑龙江阳光互助模式、新疆中华联合模式、浙江模式以及北京模式等几种主要运行模式。安华公司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安华公司作为全国首家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探索符合吉林省“三农”发展实际和保险业发展规律的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形成了一定特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实践证明,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模式之一。但是,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性因素,需要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主要有外部政策环境层面和内部技术层面两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从外部政策环境层面来看,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财政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力度不够,风险分散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以及社会风险意识还很淡薄等问题。从公司内部技术层面来看,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保险金额难以确定、费率难以厘定、现场查勘难、产品开发难等实际技术问题,公司在业务流程设计和控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在风险防范方面还缺少必要的科学的手段,同时缺乏农业保险专业人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华公司农业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分析和研究,突出这种模式的特点,重点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矛盾问题,从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两个方面入手,就制度安排、资金支持、政策整合、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以及公司自身市场开拓模式、渠道经营模式、风险控制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促进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本文认为,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支农惠农政策,作为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机制,在我国具有真实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得到政府、社会以及保险机构的重视。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方式。本文就是要研究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完善该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建立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