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差异是地理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甘肃省在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引进、产业调整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和提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甘肃省内部分化开始加速,尤其以农业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文章以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为研究对象,选取所辖87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为测度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现代研究方法,揭示了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在时间演化与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本文结合甘肃县域农业发展的实际现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思想,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1项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出了3项主因子,即集约农业经济因素,粗放农业经济因素,收入因素。以权重与主因子得分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避免了单一指标片面性的不足。文章通过计算1997—2007年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发现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以2001年为界,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模式。同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农业基础条件差异﹑投资不均与投资地域倾斜,以及农业比较优势丧失。而2000年后,国家相继出台的惠农政策改变了这一现状,使逐步扩大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收缩。文章选取2007年横截面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县域农业经济两极分化明显,总体表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空间上呈现“四轴分级布局”,“井”型展布。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发现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相关性较强,以河西走廊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区与甘南、陇南为代表的欠发达区分别连片分布,但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区位条件的改变,农业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但由于相邻区域的合作较少,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短时间内这种差异还难以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