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对大鼠离体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目的探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对大鼠离体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静态冷保存组(SCS组)和低温机器灌注组(HMP组,每组6只,获取两组大鼠肝脏,SCS组肝脏在获取后置于4℃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溶液(HTK液)中冷保存6h,HMP组肝脏在获取后门静脉置管并连接于低温肝脏灌注系统保存6 h。保存6 h后,在肝移植手术前,取两组部分肝组织,用100 g/L甲醛溶液固定,用于后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余新鲜肝组织置于-80 ℃保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E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dc25a、cdk1和cdk6的表达。结果通过人工计数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的百分率来对阳性反应分布进行半定量的记录,Ki67蛋白在HMP组和SCS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6.5%、1.6%,PNC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1.1%及1.5%。在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cdc25a和cdk1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C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中cdk6的表达高于SCS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大鼠的肝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E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C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机器灌注保存较静态冷保存能够更好的维持大鼠肝脏的再生能力,有望成为供肝保存的理想方法。第二部分:缺血远隔效应对原位肝移植早期肝再生功能的影响及意义目的:肝移植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最主要方法,课题组前期试验建立了肝移植远隔效应(RIC)模型并证实其对肝移植后供肝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均有保护作用。探讨RIC对肝移植后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标准肝移植组(OLT)及远隔效应组(RIC)。OLT组用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RIC组在受体肝脏进入无肝期时在大腿进行远隔缺血操作其余同标准肝移植组。门静脉复流3h后处死大鼠,取部分肝脏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用于免疫组化检测,其余新鲜肝脏组织立即冻存于-80°用于PCR和WB分析。结果:与OLT组,N组比,RIC组免疫组化分析PCNA及ki67的表达较弱,RT-PCR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dc25a,cdk2,cdk6等在肝脏的表达情况也降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1在肝脏中的表达也下降。RIC组的各项指标与N组更接近。结论:RIC减少了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改善肝脏生化功能。同时由于RIC减少了 IRI对肝脏再生能力的刺激作用,肝脏的再生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