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鹅、火鸡、雏鸭等禽类。该病最易经呼吸道、皮肤等途径感染2~8日龄的雏鸭,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造成雏鸭高死亡率、生长发育迟缓。鸭疫里氏杆菌对化学药物的耐药性日益严重,本论文开展了几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试验。本论文从不同地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中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从病鸭脑组织中分离细菌,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检测进行细菌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6株鸭疫里氏杆菌,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体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PCR测序结果等方面均符合鸭疫里氏杆菌的基本特征。将最终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菌株进行扩增培养,进行了动物感染试验,对分离菌的致病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分离的6株细菌中5株细菌有较高的致病性,发病率可达80.00%以上。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标准,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了多种药物对6株鸭疫里氏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肟、阿莫西林和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其MIC值均小于1.0μg/mL。而对恩诺沙星、安普霉素和新霉素均已表现耐药,其MIC值均大于8μg/mL。不同地区的分离菌对多西环素和大观霉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自研中药、清瘟解毒散、金叶清瘟散、黄莲、白头翁、杨树花等对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值均在32 mg/mL以下。选取300只健康雏番鸭,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不同药物预防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在人工感染细菌前分别给予不同的试验药物进行预防,给药结束后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人工感染临床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考察几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8.33%和80.00%;自研中药、清瘟解毒散、金叶清瘟散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5.00%、28.33%、35.00%;而死亡率分别为13.33%、15.00%、18.33%。表明自研中药、清瘟解毒散、金叶清瘟散对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均有较佳的效果,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远低于阳性对照组。本论文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测定提供了系统方法,并考察了多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效果,以期为临床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