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rogressively Transformed Germinal Center,PTGC)是1975年由德国病理学家Lennert和Muller Hermelink首先报道的一处收结病变.该病变通常与非特异性收对炎共存,占所有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的3.5-10%,病人多为年轻男性.组织学上该病变最显著的特点为滤泡结构的增大,可达一般反应性滤泡的3-40倍.转化的生发中心内出现较多小圆淋巴细胞,它们逐步替代了生发中心内的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有关PTGC的研究仍在组织学水平停滞不前,尚未开展任何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PTGC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从分子水平开展研究迫在眉睫.结论:1、从组织切片上提取单个细胞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是对PTGC进行"分子组织学"(moecular histoogy)研究的良好手段.2、PTGC中lg基因有框架外重排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造成非功能性重排的原因有框架外重排、终止密码的形成形成和假基用.3、PTGC中lg基因重排在体细眼突变现象,且以点突变为主.4、PTGC中lg基因重排的体细胞超突变发生率较低,且很少存在克隆相关性,在以小圆淋巴细胞为主的Ki-67(-)细胞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5、PTGC在分子生物学特征上有其异质性,可以向多克隆性增生的方向发展,从而保持病变的良性特征;也可在大量无克隆相关性且无穷在变的细级景中出现某一优势克隆,并向单克隆增生的方向发展,后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演变成肿瘤.该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解释了为什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相同的PTGC在临床上会有不同的发展结局.6、某些PTGC与NLPHD在分子不平上有许多相似点,如均具有体细眼突变、延续性突变和克隆内差异性,发生的突变均为"非缺陷性突变"且在克隆性上两者也有极大的相似性.7、该研究是首次对PTGC进行的单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在结合临床、组织学的同时,对PTGC进行机应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可能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预测病人的预后.该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