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案导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案”这一载体,坚持“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与其他课程相比,我国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多方面需求,也忽视了师生多种形式的互动作用和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对“导学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则较少一些,而且有关研究主要是以教师为调查对象,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现在的政治思想课教学,针对教师导学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此情况下,本文从当前运用导学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观摩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对导学案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导学案设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结概括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文章首先提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导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其中,对导学案与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梳理了导学案与教案、学案的区别与联系,分别介绍了中学思政课导学案设计的基本依据,包括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然后,提出了中学思政课导学案设计的策略,其中,介绍了中学思政课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包括自主性与合作性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差异性兼顾的原则、操作性与简约性并重的原则、美学与发展性统筹的原则;指出了中学思政课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包括研究设计学习目标、精心巧妙设计问题、系统设计学法指导、科学设计达标练习四项主要内容;指出了中学思政课导学案设计的环节,包括强化“学生预习”、师生“双向主动”、强化“练习巩固”、注重“总结反馈”。特别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导学案设计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问题设计缺少综合性和科学性、情境活动利用不够充分、学法指导不足等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提出问题设计要典型,既要采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理念,要深挖教材、善于利用情境,深入浅出、指向明确地表述问题,充分发挥问题设计“导问”“导学”“导思”“导练”“导测”功能;情境活动要细思深挖,既在设计和选取情景时要紧贴教材,要选择符合教材内容、与教材相关的事例,并且要对情景的设计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把情景发展的前后逻辑管理理顺;学法指导要充分,既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导学案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加入学习方法的指导;集体备课是保证,既个人备课结合集体备课,并通过学生和课堂的检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调整导学案。最后,结合在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经历,根据自己对于导学案及导学案设计的理解分析,以《神奇的货币》为例进行了导学案设计,为整篇论文提供典型案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