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书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木鱼书,即粤方言诗赞系说唱文学,涵括了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等单一样式,与小调、山歌等相区别。   木鱼书,产生于明代中叶,盛行于清末民初,是广府地区主要的说唱文艺,目前在东莞、吴川等乡间仍可见传唱,今存篇目约500余种,是研究广东民俗、语言、文学、社会、经济等的重要宝库。无论是从研究说唱文学的角度,还是从研究粤方言社群的角度,木鱼书都值得关注。   此外,随着清代岭南与海外的交流日渐频繁,外国传教士或汉学家曾搜集购买木鱼书以资了解岭南文化,现今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也藏有为数不少的木鱼书。研究木鱼书的发展传播,能更好地勾勒明清以来国际文化交流的脉络。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挤压,方言说唱艺术的表演空间萎缩、伎艺失传,目前,以木鱼书为主要代表的岭南说唱文艺已处于高度濒危状态,研究木鱼书,对于如何保护开发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木鱼书的研究在港台及海外倍受关注,但在中国大陆学界尚未引起重视,研究者稀少,成果匮乏。   本论文从发掘、整理现存木鱼书唱本入手,分作上、下篇,对木鱼书作一个全面的研讨。   上篇分4章。第1章“绪论”,首先从“粤方言”和“诗赞系说唱文学”这两个层面阐释了木鱼书的定义,然后回顾了木鱼书已有的研究成果。第2章“辨体”,梳理“河调"是不是木鱼书、木鱼书是不是弹词等问题。第3章“木鱼书的出版”,从书页与开本、封皮与装订、广告3个角度,揭示木鱼书在坊刻本、民国印刷业发展等层面所具有的代表性。第4章“个案研究”,第1节,分析《第八才子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校录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校勘俗文学文献的方法。第2节,介绍善书坊刻印的木鱼书《百八钟》,并结合中山图书馆藏稀见粤版宝卷7种,阐述木鱼书在广府地区作为善书流播的情况。第3节,整理知见的南音《客途秋恨》文本及录音版本19种,归纳其唱词系统与唱腔系统,分析传唱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指出,演唱者、演唱场合、演唱目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每一次南音表演,使一首南音版本纷陈,却又循规律定型、传播。   下篇分2章,详细描述木鱼书文献的流布特点及现状,并重点介绍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北京地区等大陆地区,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日本、欧洲等海外地区若干藏地的情况。不仅尽量以最新的数据呈现各处藏地现今入藏了什么木鱼书,更分析该藏地及其所藏书籍的特异性,并相应地指出前人提供的信息的错漏之处。附录《现存木鱼书收藏情况一览表》,呈现全球43处公私藏木鱼书的篇目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系统考察了在清末民初中西学术交流融合的语境下,严复是如何在中国理学的内在理路中接受与改造西方科学的“公理”范畴的。笔者认为:中国理学意识形态对严复产生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