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微咸水灌溉,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土壤含水率;另一方面,微咸水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土壤存在潜在盐渍化危机。因此,对微咸水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使其既能服务于农业灌溉又能避免土壤盐渍化,是微咸水灌溉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微咸水灌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水方式和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分布及作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灌水量相同条件下,随着灌溉水质矿化度的增大,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随之增大;三种试验作物的出苗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出苗时间呈延迟趋势,作物株高、径粗和叶片数等生理指标呈下降趋势,这些现象都与土壤盐分含量增加作物生长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有关;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试验作物的产量有10~30%的减产,旱作试验处理的减产达40~50%。(2)灌溉水质相同,与连续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土壤含水量分布较为均匀,间歇灌溉0~20cm土壤盐分含量较高,20~40cm土壤盐分含量较低。间歇灌溉试验作物苗期,出苗率下降10%,出苗时间延迟了0.3~0.91天,这是因为间歇灌溉后土壤盐分含量增大,对作物苗期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苗期结束后,间歇灌溉试验作物的生长指标较好,与连续灌溉相比株高高8.1~10.2%,这是因为间歇灌溉后土壤含水率比连续灌溉大7.7~13.1%,对作物生长有利。(3)咸淡交替灌溉处理土壤表层的水盐分布最优,在土壤表层0~40cm的水分含量较大,盐分含量较小。咸淡交替灌溉土壤含水率增长20.9%,土壤平均含盐量减少了25.4%,能够促进作物生长。与淡咸交替灌溉相比,咸淡交替灌溉条件下试验作物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产量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