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与银幕画面紧密配合,电影画面主要负责传递内容,音乐则成为电影表现力的载体而贯穿电影始终,并潜移默化地推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说音乐让观众通过听觉感官的刺激来调动自我进入画面情境的情绪,而画面则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来获得更具有冲击力的享受,二者交相辉映,使得整个艺术创作更具吸引力。电影《钢的琴》和《我的父亲母亲》在音乐的使用上被赋予了巨大的美学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与银幕画面紧密配合,电影画面主要负责传递内容,音乐则成为电影表现力的载体而贯穿电影始终,并潜移默化地推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说音乐让观众通过听觉感官的刺激来调动自我进入画面情境的情绪,而画面则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来获得更具有冲击力的享受,二者交相辉映,使得整个艺术创作更具吸引力。电影《钢的琴》和《我的父亲母亲》在音乐的使用上被赋予了巨大的美学功能,并且在音乐运用上也独出心裁,十分具有可比性。电影《钢的琴》是将已经存在的,由著名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被引用于影片当中;而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由作曲家三宝为该影片特意编配的乐曲,该乐曲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变奏发展,并重复运用在画面情节当中。文章将这两种音乐类型定义为“拼贴音乐”和“复沓音乐”,并通过对其概念、音乐作品的展开研究,从而探索电影音乐中的审美特征,为该领域的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对比分析的方法为主,借鉴音乐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两部电影中音乐使用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地剖析和总结,试图能够客观、详实地揭示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本文的主体框架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有三大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两部影片多样性和同一性音乐的叙事方式进行阐述并加以对比。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该章节通过分析电影对音乐的选取、音乐如何表达画面内容、音乐如何与影片内涵相契合等方面,清晰地阐释了“拼贴”音乐和“复沓”音乐在陌生题材和熟悉题材中的范式对比。第三章主要通过对比审美意象、审美意境,阐释电影《钢的琴》和《我的父亲母亲》中“拼贴”音乐和“复沓”音乐所营造出的诗意美。电影音乐的审美价值与时代背景、创作理念等息息相关。在中国电影音乐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萌芽、成长、挫折、辉煌等过程,时至今日已经向世界展现出它独特的审美魅力。通过对电影《钢的琴》和《我的父亲母亲》不同题材、叙事、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当下我国电影音乐美学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未来的发展思路,希望笔者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电影音乐美学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要深刻把握中国的整体性特质和当代中国实践的本质特色及发展规律,而“两个结合”恰恰是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解决当代中国问题
词汇附带习得是外语学习者学习词汇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前期研究显示,学习者在词汇附带习得的过程中存在生词被忽略、词义误猜和习得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学者们通过提供注释、提高生词复现频次等方法提高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率。目前,对注释的研究已经由“注释能否促进词汇附带习得”转为“如何注释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但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此外,生词频次与词汇附带习得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二语词汇习得研
毛泽东是在两个结合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第二个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深度分析。他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深度揭示了结合主体的独立自主性、结合对象的契合性与差异性、结合过程中二者的双向互动性、结合过程和结果的创造性。毛泽东在“第二个结合”上所作出的贡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好理解和推进“第二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阐发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历史内涵和深远时代意义,特别是深刻揭示了“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继续推进“第二个结合”,邓小平在推进“第二个结合”方面做出
“双生花”电影是一种以两位女性角色为叙事焦点,深入探讨女性角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身份焦虑以及自我救赎的电影。在“双生花”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拍摄角度在画面的处理上除了发挥客观的记录功能,也可以为展现创作者对电影的态度发挥不可替代的暗示功能。无论是拍摄角度发挥的暗示功能还是通过不同角度的变换发挥的暗示功能,这些角度运用手法都是用来表达“双生花”电影的主观思想,激发画面的暗示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
自然主义摄影是二战后随着摄影机技术、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电影摄影风格。自然主义摄影主要根据剧作表达的需要,采用更贴近自然光照的控光思路和更符合感官真实的摄影手法,打造出更契合主观情感与真实体验的画面效果。近年来,随着数字摄影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主义摄影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本文以国内外自然主义摄影风格的研究发展状况为主要依据,结合自然主义电影摄影
当前国际音乐形势瞬息万变,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觉嘎自始至终以坚定的民族创作理念传播本土民俗音乐文化,其作品不仅继承了民俗音乐的文化内涵,且以西方作曲创作技法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与艺术理念。本论文针对藏族作曲家觉嘎创作的两部钢琴组曲——《西藏掠影》《西藏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旨在通过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包含之民俗音乐元素并对其演奏处理作出探究。第一章以研究之开端引入
贾樟柯导演的前三部电影长片分别是《小武》、《站台》、《任逍遥》,这三部影片因为均拍摄于导演的故乡山西而得名“故乡三部曲”。城市意象理论自提出以来,便从城市规划设计界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领域研究其中的城市意象。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开始研究影视作品中的城市及城市意象,他们或是在限定影视剧中研究其中的城市意象,或是以某座城市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涉及的影视剧。本文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解读贾樟柯的
单线叙事、双线叙事和多线叙事,三者各有魅力。单线叙事往往呈现出脉络清晰可辨、情节丰满、娱乐性更强的故事;双线叙事或多线叙事则意味着故事中情节众多、构造复杂,因此电影的表现性、互动性更强。受限于家庭题材剧情片的故事模式,导演多采用单线叙事模式。父与子,作为最具对抗性的家庭关系,双线叙事能够让观众跳出日常的思维逻辑,换位思考,感受父子双方在同样的问题上存在的不同立场和表达,获得有别于单一叙事的双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