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比超声技术检测肾脏灌注损伤以及预测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进展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意义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健康难题,它具有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并且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发生AKI并恢复的病人,其日后发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风险也大大增加。由AKI进展至CKD,甚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过程。虽然影响慢性肾脏病的进展的因素有很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初始AKI的严重程度是影响其日后慢性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能评价病人AKI的严重程度,分辨具有AKI-CKD进展高风险的病人,进而对这个人群进行随访研究以及实施二级预防措施,将有助于减慢其向CKD进展的进程。肾脏微循环灌注损伤是急性肾损伤早期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也是促使损伤进步加重的重要因素。肾脏微循环灌注损伤早于肾脏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提示我们肾脏微循环的损伤是肾脏纤维化进展主要的始动因素。然而区域的微循环灌注与总的肾血流量相关性不大,人的病理标本也显示肾脏不同区域损伤程度是不平衡的。因此,了解微血管灌注情况比总的肾脏血流灌注更有意义。既往对于病人标本和CKD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纤维化的进展与肾小球和小管间毛细血管的持续丢失有关,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管周毛细血管缺失被认为是CKD进展的标志。通过靶向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与其他细胞的交互作用,保护肾脏微血管恢复肾脏微循环灌注,可能是一种新型的CKD治疗手段。检测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将有助于我们(1)早期检测肾脏功能改变,及时做出适当处理(2)评估肾脏功能的损伤和恢复情况,发现具有向CKD进展高风险的病人。虽然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在AK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临床缺乏可有效观察肾脏微循环灌注的检测方法。对比超声技术(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一种新型的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它可以无创的、连续检测肾脏血流灌注,具有价格低廉,无肾毒性,可床旁监测等优势。本研究旨在研究CEUS技术是否可以用于无创的动态检测肾脏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而据此早期预测慢性肾脏病损伤。研究方法为了全面的描述多种肾脏疾病的血流灌注改变时间谱,及与肾脏纤维化间关系,我们使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1)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3)肾毒性肾损伤模型。并初步研究了急性肾损伤的病人肾脏血流灌注情况。研究结论1、肾脏初始损伤程度与后期的纤维化程度相关。2、用CEUS技术检测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损伤程度与慢性肾脏损伤程度相关。3、用CEUS技术检测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的损伤程度可以用于预测慢性肾脏病进展。4、CEUS技术可以用于临床,评估病人的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大跨以及有特殊功能需求的建筑结构形式不断涌现,要求混凝土材料向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耐久性方向发展,这些需求促进了现代混凝土材料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发展呈现新趋向、新特点、新变化,对馆员信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存在的不足,对馆员信息素养提升的路
慢性肾脏病(CKD)和肾癌为常见的肾脏慢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我国CKD患病率约为10.8%,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病率为0.03%,且呈逐年增高趋势。肾癌是泌尿系常见恶性
钢中夹杂物会破坏钢材组织的统一性,多数夹杂物是有害的。去除夹杂物是炼钢的主要任务之一。围绕固、液态夹杂物在钢液中上浮、与界面相互作用、渣中溶解去除等微观过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