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因此,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十分肯定地说:“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明或暗地涉及到沟通。”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沟通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师生沟通是教育发生的基本形式;同时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够对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客观基础。 本文认为当前,无论在教育实践中,还是在有关师生沟通的理论研究中都存在许多问题,概括来说就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缘于此,本文在借鉴哲学、社会学及其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向‘以人为本’师生沟通”的主张,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沟通”的含义,对师生沟通做出如下界定:“所谓师生沟通即指发生于师生之间的一种为求得理解而发生的以符号为媒介社会交互作用”。 第二部分:在对师生沟通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以人为本”。问题具体表现为:没有正视师生关系本身;没有正视师生沟通中的人;对改善师生沟通的有效技巧涉及较少。 在第三部分中运用符号互动论对师生沟通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哲学、心理学领域有关沟通理论:后现代主义如利奥塔的并行不悖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福柯的后结构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伦理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金纳的和谐沟通理论等。 第五部分:在分析问题与借鉴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走向‘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的主张,其要义如下 首先,“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前提是要承认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以理解为旨归。 第三,“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的原则是接受、坦诚、设身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