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下新型超硬sp~3非晶碳块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刚石和石墨是典型的碳原子分别由全sp~3和全sp~2杂化之后形成的碳晶体。不同的杂化方式使得二者性质有巨大差异,金刚石内部强σ键构筑的空间网络结构使其成为自然界中最硬的材料,而石墨的层间弱相互作用则导致其质地柔软,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而当碳原子排列不具有长程周期性时则形成了非晶态碳材料。非晶碳的结构与性质取决于其内部sp~3与sp~2杂化键成分的相对比例,研究表明随着其内部sp~3杂化键成分的不断增加,非晶碳材料展现出更加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热学性质。然而,与金刚石相对应的、由全sp~3键形成的非晶碳块体材料却一直未能实现,是碳材料领域长期未能突破的科学难题。高压作为一种极端物理条件,可以改变原子间相互作用,调节其成键方式,有效促进碳材料中碳原子由sp~2向sp~3发生成键转变。本论文选取富勒烯C60/C70和玻璃碳作为碳源,利用自主发展的大腔体压机超高压高温产生技术,对其在超高压区向高sp~3含量的非晶碳转变进行了探索研究,并结合多种先进的测试手段,对sp~3非晶碳样品的结构、性质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基于大腔体压机的超高压关键技术,在Walker型1000吨大腔体压机上,通过对二级压砧和高温高压实验组装的优化设计,突破了商用大腔体压机的压力极限(~25 GPa),在较大的样品腔体上(直径和高度均大于1.5 mm),室温和高温下均达到35万大气压的超高压条件,在更高压机荷载下可达36~40GPa,为进一步探索超高压下新型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技术保障。2.基于自主发展的大腔体超高压产生技术,对富勒烯C60在20-37万大气压范围内的结构转变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给出了富勒烯C60在该温压区间的反应相图。并在碳笼接近塌缩的压力下合成出接近全sp~3杂化键的,毫米级透明非晶碳块体材料,sp~3碳成分高达95%以上。利用先进的高分辨电镜技术和高能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PDF分析,解析了近全sp~3非晶碳的微观结构,发现其是由具有短/中程序的四配位类金刚石碳团簇随机分布在sp~3非晶碳网络中形成的。进一步基于大尺寸高质量的非晶碳块材进行了物性表征,发现近全sp~3非晶碳的光学带隙高达2.7 e V,维氏硬度高达102 GPa(9.8 N载荷下),杨氏模量达到1182 GPa,热导率高达26 W/m K,是目前非晶材料中发现的硬度、热导率、弹性模量最高的材料。并通过合理的改变温压条件,实现了非晶碳样品中sp~3含量的精细调控,发现sp~3含量与光学带隙、热导率正相关的规律,获得了系列光学带隙可调(1.85e V-2.79 e V)的非晶碳材料,为非晶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3.利用大腔体压机超高压产生技术,从富勒烯C70出发合成出更加均质、高透光度和热导率的毫米级非晶碳块材。该非晶碳块材内部的sp~3碳含量可高达93.5%以上。进一步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发现该非晶碳在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质(维氏硬度,109 GPa)和宽光学带隙(2.65 e V)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更高的热传导性能,热导率达到32 W/mK。高的热导率可能来源于样品内部更加均质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不同的碳源,利用高温高压可以对sp~3非晶碳样品中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调控,为非晶碳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了新思路。4.利用大腔体压机超高压产生技术,从玻璃碳出发在37 GPa 600°C条件下合成出了毫米级的压缩玻璃碳块体。利用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所合成的压缩玻璃碳的(002)面间距为2.96(?),明显小于初始玻璃碳的层间距,表明层间形成了较多的sp~3键。该非晶样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弹性模量达315 GPa,硬度超过40 GPa,是一种新型的超硬碳材料。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土地整治是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环境的过程,在进行整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探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分析整治后的生态重建的是极为必要的。
学位
虚拟现实智能工厂是制造业的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验证手段,制造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已经从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向以快速反应和灵活多变为基础的生产模式。虚拟现实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对智能工厂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和生产数据监控有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是突破设备使用生疏和验证制造工序合理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从飞机结构件准确度检测智能工厂的建设和验证开展研究工作,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大气中高浓度的CO2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生态环境,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CO2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受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构建太阳能驱动的人工Z型异质结光催化体系,有望加强对CO2的综合利用。开发廉价易得、高载流子迁移水平和宽光谱响应的苝酰亚胺超分子聚合物(PDI),作为新型氧化型有机半导体来构建Z型异质结,并应用于光催化还原CO2产能是极具前景的。本研究围绕超薄PDI作为氧化型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