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iwai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作家在日本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尤其是中国当代作家的现代性问题,更是成为日本研究界的一个焦点关注。而在所有的中国当代作家中,自诩"中国卡夫卡的残雪",在日本学界引起了广泛以及高度的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残雪是孤独的。她的作品展现给世人的,从来没有华丽妖娆、富丽堂皇,而是时间、空间上都不可追寻的荒诞、诡异、冰冷、恐怖、惊悚。残雪作品一经出世,就面临着两个极端。关注的人大力褒扬,诚实地讲,批评者本人都未必知道自己褒扬的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因为它读起来不属于任何常见的文学范畴。而多数研究者,是沉默的大多数。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残雪作品的受众人群几乎只剩下对她有着宗教般虔诚的崇拜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日本,残雪拥有大量的读者和研究者。而在这些研究者中,近藤直子是最璀璨的一颗星。为推进残雪文学的研究,在近藤直子的推动下,日本学界成立了"残雪研究会",带领了一批年轻的学者对残雪作品及残雪现象进行学术性地研究。该会也是日本唯一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的研究会。截至2015年,残雪的作品在日本一共被翻译出版了 9部单行本,其中《暗夜》更是入选了 2008年日本河出书房新社出版,池泽夏树编撰的《世界文学》全集,这也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唯一入选的作家。除了残雪的文学作品之外,残雪的文学评论《灵魂的城堡》在2005年被日本研究者翻译出版。综上,无论是从译介的数量还是深度上,残雪在日本的关注度,甚至超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研究者在残雪身上看到了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身上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或是中国当代作家所不具备的残雪独有的气息。总之,残雪在日本的高影响使得残雪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当代作家在日本影响力最高的作家之一。本论文旨在梳理日本研究者对残雪研究的过程和所关注的问题。在日本的残雪研究,以残雪研究会的成立为标志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08年,日本的残雪研究主要以近藤直子个人研究为主。2008年残雪研究会成立以后,日本的残雪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系统的研究。前期日本残雪研究主要以近藤直子的研究成果为主。在这个阶段,近藤直子完成了很多深入且颇具价值的研究,其中一部分甚至翻译成汉语在国内的杂志及刊物上发表。对于近藤直子的研究,作为被研究者本人,残雪也非常认可,她认为近藤直子在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与背景的前提下,将自己的作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使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包括了一本专门研究残雪的专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残雪——黑夜的叙述者》,以及一部以残雪为例讲述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专著《品味中国文学》(该书于200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名为《有狼的风景》)。除以上专著外,近藤直子还发表了一些为日本残雪研究奠定基础的文章,包括《残雪的否定》、《残雪的否定(续)》、《吃苹果的特权》等论文。后期日本残雪研究,主要是2008年残雪研究会成立之后的残雪研究。这一阶段,日本的残雪研究从近藤直子的研究逐渐转变为残雪研究的群体研究。从内容上来看,这一阶段的残雪研究在发展早期近藤直子的研究之外,更加偏重文本细读的阶段。后期日本的残雪研究文章主要发表在残雪研究会创办的《残雪研究》上。2008年残雪研究会成立后,会员们决定每年发表一期《残雪研究》的杂志,包括残雪作品翻译及残雪评论文章。2009年至2015年,《残雪研究》共发表了 7本小册子。日本研究者对于残雪作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残雪作品中弑母情结的关注。日本研究者认为残雪作品中(特别是初期作品中)有强烈的弑母情结。这在《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和《污水上的肥皂泡》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近藤直子从最早开始翻译残雪作品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残雪作品中急于脱离"母亲"(也可以说是"家庭")的保护,渴望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个体人形象。在近藤直子看来,在"母亲"保护下的"我"走向独立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即依赖于母体的保护与渴望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完整的人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若想获得新生,只能杀掉母亲,摆脱母体的依赖的同时也要杀掉那个依赖于母体的自己。最后作为重生后的独立的个体走出母体的保护,完成独立的个体的蜕变。第二,残雪世界中来自"他人"的恶意。近藤直子认为在残雪的文学世界中,总有一个或若干个"他者",对于"我"的存在充满着恶意,他们或者渴望杀掉"我",或者诋毁"我",然而在这种敌意中,却帮助"我"完成自我意识的建立。正是因为"他人"对"我"的恶意,才使"我"第一次注意到了自己的存在。而长久以来生活在被"他人"制定的规则下的"我",一直将自己视为"他人"的同类。但是在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恶意的时候,才第一次发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存在,并开始第一次审视自我的过程。在"他人"的恶意中,自我第一次被发现,第一次被审视。"他人"是作为一个陌生化的"我"来观察"我"的外部而存在。"我"是作为观察"我"内在而存在。"我"和"他人"作为自我意识的内外两个方面,在通过不断对自我的内与外全面的认识中,不断地强大了。在日本研究者的视角下,残雪世界中的"我",在经历了 "弑母"后的独立和"他人"的协助下,才获得了最完整的对"自我"的审视。第三,对残雪文学世界中语言可疑性的探求。残雪的作品中常常有一种让日本研究者感兴趣的"永远难以摸索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个充满谜团的事件,也可能是作品中令人捉摸不透问题,为了揭示这个事件和问题,作品中总是出现一系列不确定的词语来解读它,日本研究者由此表述为残雪作品中的"语言"的可疑性、暧昧性和不确定性。日本研究者对残雪作品中语言的可疑性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这是因为在语言的可疑性上,日本研究者看到了残雪彻底反叛的一面。在日本研究者看来,残雪想要推翻的语言的可疑性是渴望推翻一种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的规则。而这动力就源于隐藏在灵魂中那个带有巨大生命力的自我。第四,对残雪文学世界中建立的不同于现实世界规则规定下的场所的思考。残雪的语言中的"所指",有无限的"能指"可阐释。日本研究者对残雪建立的这个场所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叙述。第一个方面是残雪梦呓般的叙事,所建立的梦一般的场所。人们在醒着的时候,都会被语言本身规则所控制、所限制,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世界的屋脊。"在文学作品的接受美学范畴内,作为受众的主观性客体,我们会根据作者的语言描述,根据语言已经被规定好的规则理解文章。残雪对现有的语言规则,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因此,她要将读者带入到梦的场所,突破语言的限制,还原一个原初的世界。让读者在最原始的、本真的状态下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另一个方面是悬空于现实世界的场所。这片世界是一个可以突破规则,突破限定,可以向各个维度行进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路标没有任何标识的世界。从日本研究者对残雪的解读上来分析,这是一个呈现原始动力的原始世界,是在一切规则都没有建立之前的原始世界,也可以说是当规则已经建立发展到极限之后重新回归到原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规则、没有语言的限定,有的只是作为人,存在于自身内部的原始动力。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着残雪文学世界中一切的"在场"、"此在"。日本研究者以现代文学的视角对残雪多部作品进行解读。这种解读与国内对残雪解读有很大不同。日本研究者对现代文学的关注视角的不同也造成了解读的不同。残雪在日本的研究的研究,对于日本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以及残雪在日本的受容等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中科院植物所在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与福建三安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建成世界上单体最大的10万级(每立方米空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正在广泛开展与深入推进。本文以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导向为指引,聚焦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立足ARCS模型,强调激发
<正>重新修订的《汉字文化大观》(以下简称"《大观》")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巨著由国内各界四十多位资深专家、学者精心编纂,其出版是汉字文化学界的一件喜事,是当代
介绍了无人机数据链路设备在探空、海洋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并详细论述无人机数据链路设备的组成、链路协议。
<正>上火是一种民间的俗称,常引起各类火热症状,表现为眼睛红肿、口舌生疮、口角糜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上火的概念来自于传统中医对人
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数控开关电源。以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开关变换电路进行脉宽调制,构成一个智能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的开关电源具备更加完善的功能,更人性
大学生德育是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德育也作为对学生考评的一部分;德育评定包括内容繁多,部分工作仍停留手工作业状态,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为
水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维系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势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城市水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数,并结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城市水生态
文章简要地概述了SSL VPN技术,针对SSL VPN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了利用SSL VPN技术来解决大中型网络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
为了在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器件中进行热驱动,提出了设计微电阻作为热源的方法.电阻是通过微晶硼硅玻璃在硅基底上进行二次热扩散的方法制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