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地加快,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已然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致使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推进社区建设成了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我国社区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动力。与此同时,因社区内组织日益多元化及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致使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多种不稳定因素。对社会发育程度不高的我国来说,城市社区中不稳定因素的治理离不开基层政府高效准确地发挥作用。因此,对基层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城市社区和基层政府两个方面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相关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具体论述了城市社区治理的概念,并对基层政府进行界定。阐述了社区治理的主体、原则、内容和意义,交代了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后文的具体分析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分三个阶段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治理方式的演变,并指出我国基层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法律、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变迁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原因分析。最后,对基层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以前两章的分析为基础,笔者提出完善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自身职能、理顺社区治理主体关系、培育非营利组织和健全居民参与制度的对策。本文阐述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基础,旨在为建设城市社区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进而促进我国民主化建设,促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