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居民的消费内容、消费方式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变,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升,服务消费的支出的增速远大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速,现阶段,我国居民正沿着“物质-服务”进行消费升级的路径逐渐清晰。相应的,消费升级会带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反映到实际经济事实则是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服务业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3.92%,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未来一段时间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区域、行业、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不平衡严重制约服务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供给侧影响了居民消费升级的进程。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消费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其赋予了本次消费升级更加强劲的动能以及更加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消费端需求的变化较快,从而对相关产业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转型期,消费结构升级是研究相关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面对新常态下消费升级的特点,如何更好地理解消费升级对服务业供给侧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应以及二者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了目前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紧迫任务。本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包括中间品生产厂商、最终品生产厂商以及家庭部门,其中最终品生产厂商只包含工业和服务业。从服务消费偏好的角度,根据恩格尔定律,引入服务消费偏好对收入的敏感系数,设定服务消费偏好的表达式,以此来描述消费升级过程中居民服务消费偏好的变化。通过推导出均衡时的一阶条件,得到均衡时影响服务业相对产出的因素,研究消费升级的传导机制,并进一步推导出服务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服务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化以及服务业相对产出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运用VAR模型,利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居民城乡一体化家庭调查的季度数据,对中国居民消费升级到服务业供给端的传导效应以及二者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一方面支持了上面理论模型的推导结果,另一方面,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反映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消费升级的传导效应较弱,消费升级同产业供给侧之间存在着非均衡关系,服务业供给无法有效适应需求端居民消费偏好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理论模型的推导结果以及实际经验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