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变化,并探究外源氮在土壤有机氮库中的转化及对有机氮各组分的贡献,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首先确定长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变化,并探究外源氮在土壤有机氮库中的转化及对有机氮各组分的贡献,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首先确定长期不施肥(CK)、单施循环猪圈肥(M)、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循环猪圈肥(NPK+M)的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年际变化规律;同时利用CK、NPK、NPK+M三个不同肥力土壤,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在每种土壤上分别进行不同施肥处理(15N标记肥):不施肥(NF)、单施化肥(N)、化肥配施秸秆(N+S)、化肥配施猪粪(N+M)(其中N+S和N+M采用交叉标记技术),分析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15N丰度得到以下结果: 根据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样品可知,自1990年至2015年,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酸解有机氮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M与NPK+M处理的氨基酸态氮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CK和NPK处理的氨基酸态氮出现持续下降。从整个试验过程看出(自1990到2015年平均值),NPK处理的酸解铵态氮提高幅度较大,比CK增加了31.09%;在有机肥施加的两处理中(M和NPK+M)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均有所提高。与M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土壤有机氮各组分提高的幅度显著,这说明有机无机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氮,增强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从小麦盆栽试验可以看出,同一施肥处理对有机氮各组分的影响因土壤肥力而异。在NPK+M土壤中,施肥对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的影响不显著;而在CK和NPK土壤中,施肥对有机氮各组分影响均较大。总体上看,施用有机肥对提高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效果优于无机肥。 进一步追踪施入的15N标记物的去向,可以得出无机肥以酸解有机氮和非酸解氮形态的残留率较低,仅在23.48%左右,而有机物料的残留率在69.73%左右,说明有机肥在土壤肥力保持上效果较好。根据两组交叉标记的结果,化肥氮在酸解有机氮中主要转化为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未知氮,而有机物料主要转化为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未知氮。 从整体上看,施肥普遍提高了酸解有机氮及非酸解氮的含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氮和非酸解氮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且无机肥在易矿化氮库中残留率增加,有机物料主要在难矿化氮库中残留,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效果最佳,对土壤保氮供氮能力有极好的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电压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就是综合运用无功调节手段,包括发电机端电压,可调变压器分接头和
该研究主要以中国豆科苜蓿属MedicagoL.部分植物分类群为材料,采用植物叶片离析法、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分类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苜蓿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和叶片解剖
基于LLC谐振电路的双向DC-DC变换器相比于传统的PWM变换器具有开关损耗低、工作频率高、电磁干扰小以及体积小等优点。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DC-DC模块的对称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结构,它可实现变压、隔离和能量双向传输等功能,同时集合了三电平结构和LLC谐振变换器的诸多优势,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研究了对称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基波近似法得到了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性疾病,每年仅我国就有几百万人患心肌梗塞、脑栓塞和肢体血管栓塞,而且血栓类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当今用于临床
血竭(Sanguis Draconis)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它有活血止血、抗菌消炎止痛等作用,疗效显著,临床上应用广泛.血竭的基原主要有棕榈科黄藤属植物麒麟竭(Daemon
用液相合成法合成了μ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其结构式为Tyr-Pro-Phe-Phe-NH2。首先分别合成C端二肽和N端二肽,然后缩合为Boc一四肽,最后用盐酸/乙
为了有效的提高变电站仿真软件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应用灵活性,并适用于面向校园学生原理性学习的变电站仿真教学软件开发,本文在分析了变电站仿真软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SOA)的、富客户端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架构。在Visual Studio2010开发环境中,运用面向服务的软件设计理念,重点研究了适用于原理性学习的变电站仿真图模库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首先,本文对用于原理性教学的变电
MITF——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是一个基本-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HLH-Zip)转录因子,通过结合启动子CATGTGA序列调控TYR基因和其他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MITF参与黑
频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国性的区域互联大电网。区域电网互联在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恶性连锁事故的危害性。当系统发生频率失稳后,其影响可通过联络线扩大,严重时将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电力系统频率动态特性分析是进行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电力系统频率分析方法和区域频率动态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论文归纳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两区域电网的区域频率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