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在急性CO中毒后海马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F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HIF-1α及Fas蛋白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体重250~320g。随机分为三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CO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空白对照组(BC组)。其中,CO组和假手术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18只,选取染毒后1d、3d、7d、14d、21d、28d为6个时相点,CO组和假手术组每个时相点各5只,空白对照组每个时相点各3只。CO组采用多次腹腔注射CO法复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假手术组用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空气注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平台所在象限运动时间以及穿越平台次数等学习记忆能力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区HIF-1α、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1)定位航行实验:三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在染毒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与假手术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组大鼠在染毒后出现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且在染毒后14d、21d及28d时,CO组较BC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空间探索实验:a.第四象限(平台所在象限)运动时间:染毒前三组大鼠在第四象限(平台所在象限)的运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C组与假手术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毒后CO组大鼠在第四象限运动时间有缩短趋势,且染毒14d及染毒28d时,CO组较BC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穿越平台次数: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染毒前,三组大鼠经过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假手术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毒后CO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有降低趋势,染毒28d时,CO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其余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学变化: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CO组大鼠在急性CO中毒后出现海马区锥体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水肿、核固缩、核碎裂等病理学改变。BC组及假手术组染毒前后各个时间点无明显病理改变。3、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BC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各时间点未见明显细胞凋亡;CO组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于染毒3d时凋亡开始增多,7d时达到高峰,28d时仍有少量细胞凋亡,各时间点凋亡指数较BC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HIF-1α蛋白测定:HIF-1α在BC组及假手术组中表达较少,且各时间点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CO组在染毒1d时出现HIF-1α的表达升高,3d达到峰值,28d时仍有表达,表达量明显高于BC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Fas蛋白测定:在BC组及假手术组中有少量表达,且各时间点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CO组在染毒1d时明显升高,3d为高峰,7d时下降,染毒1d、3d、7d、14d时CO组较BC组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1.腹腔注射CO法制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操作简单,并且与人体急性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是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2.Morris水迷宫实验主要用于测试实验动物对空间位置的学习记忆能力,是作为初步判断大鼠急性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较为可靠的依据;3.HIF-1α可能通过诱导急性CO中毒后海马区神经元的迟发性凋亡而参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发病;4.HIF-1α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促进Fas蛋白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