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利益侵占以及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的关系。近二三十年来,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就是利益侵占,在其背后,是社会公平的丧失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利益侵占有着天然联系的是企业控制权,没有企业控制权,就没有利益侵占。某种意义上讲,利益侵占不过是企业控制权在机会主义作用下所产生的一个负面效应罢了。 利益侵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内涵界定。实际上,在管理者腐败、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中小投资者保护、(第一、二类、核心)代理问题、债权人和企业股东的利益冲突等各种公司治理理论热点中,频繁而广泛地被使用的这一术语,明显存在滥用和混用的嫌疑。本文从侵占的正当性内涵,以所有权为基础,基于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间接定价、人权等理论构建了企业利益侵占的五项标准。通过研究,本文指出,完整的企业利益侵占研究包括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侵占和企业所有者利益侵占,其中,后者是重点。企业所有者应当向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利润,否则,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侵占。在企业盈利时,利益侵占可以被视作是对企业控制者和经营者的一种非正当激励,因而利益侵占只发生在企业亏损时。所以,可以简单的认为,利益侵占(所有者利益侵占)就是对企业存量资产的侵占。 除了概念外,本文还研究了利益侵占的原因和度量。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利益侵占实际是自利动机的企业控制者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是否实施机会主义的一种理性选择。本文分别研究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侵占和企业所有者利益侵占的度量模型。首先,基于利益侵占概念分析,本文用人力资本市场价格与最低工资差额来衡量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侵占的程度。其次,鉴于系统风险因素可以独立观测,客观因素可以假定为一种独特的利益侵占因素,本文用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周期性累积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作为上市公司所有者利益侵占的衡量指标,而且认为后者效果更佳。新的侵占指标并没有完全地将决策失误等客观因素排除在利益侵占之外,仍然显得严苛了一些。但是,这种严苛对利益侵占治理而言还是值得的。本文还设计了剔除机会成本和通胀因素的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正指标以及周期性累积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正指标,并认为,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衡量上市公司所有者利益侵占的最佳指标。 研究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的关系,必须先搞清楚企业控制权的概念。企业控制权并非一个准确的译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权利与权力的混淆。本文基于权力和权利的区分重新界定了企业控制权。本文指出,企业控制权可以分为企业控制权利和企业控制权力,而且后者明显更有意义。企业控制权力形成企业现实的控制格局,企业控制权利则是企业控制权力一项非常重要的来源。研究利益侵占,应当从企业控制权力角度展开。由于所有者利益侵占是企业利益侵占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关系研究将只涉及所有者利益侵占。 首先,需要从历史角度研究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的关系,以构建利益侵占的历史逻辑。利益侵占是否先天发生?其是如何变化的?这些与企业现实控制格局的历史演变动态过程紧密相关。本文分析了不同历史时代的企业形态、法律制度环境,详细分析了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状态,并阐述了利益侵占情况。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出了企业利益侵占的历史逻辑。 其次,还需要从现实角度研究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的关系,以构建利益侵占的现实逻辑。现代企业中,利益侵占现象非常普遍,这与现代企业控制权法理结构紧密相关。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控制权法理结构的概念,重点分析了该结构的三级控制机制,以及该机制下现代企业的实际控制格局,最后,推导出了现代企业利益侵占现实逻辑。 最后,基于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的理论研究,在利益侵占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基础之上,本文总结归纳出了基于企业控制权的一个利益侵占模型。本文认为,企业控制权并不是利益侵占的唯一缘由,利益侵占实际上是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三种因素是:控制力对比、经营能力和激励水平,其中,控制力对比和经营能力可以合称为利益侵占的控制权因素。 企业控制权与利益侵占的理论研究得出了一个理论模型,接下来,是对该模型予以实证检验。 首先,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一个小样本检验。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来源,以2000年~200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为时间窗口,本文设计了两组极端上市公司样本,这两组样本被定义为最佳公司和最差公司,它们在周期性累积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上呈现出极端差异。两组样本共计19家上市公司。之后,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这19家公司的经营过程。然后,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这两组极端样本在控制力对比、经营能力、激励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最后,得出了控制力对比、经营能力、激励水平与利益侵占,尤其是控制力因素与利益侵占存在紧密关系,从而在小样本水平上验证了利益侵占模型。本文小样本极端检验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认识模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大样本检验奠定基础。 其次,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一个大样本检验。在这一检验中,本文将中国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并根据这两类企业的特殊性,分别设计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检验结果证明了利益侵占的控制权因素,即控制力对比与经营能力,尤其是经营能力与利益侵占存在着紧密关系。受本文主题限制,大样本检验没有包括激励水平因素。 长期以来,利益侵占理论忽视经营能力和激励水平,或者说建立在经营能力充分发挥和激励满足的假设基础上,这样的忽视和假设,尤其是对经营能力的忽视和假设,使得利益侵占陷入了一种过分强调约束机制的困顿境地。其实,不仅激励可以抑制利益侵占,经营能力的发现、选择、培育和发展也能治理利益侵占。经营能力不是外力对企业主体的控制和约束,而是企业主体的自我控制和约束。利益获取并不只有侵占一种方式,因此,利益侵占的治理也不应该单纯得只能依靠对强权的约束和制约。这一思想或许就是本文给理论和实践所作出一点创新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