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研究——福建一个汉人家族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建一个汉人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历史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口述史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村落经济档案基础上,结合当地民间文献,如族谱、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以及民间流传的家族记忆、传说故事等社会记忆资料,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在金沙区域社会的视野下,将风岗林氏家族近500年的发展历程置入金沙区域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进而研究风岗林氏汉人家族。福建如傅衣凌先生所认为的是乡族社会,因此,金沙区域社会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乡族社会。风岗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仙游、永春、南安三县(市)交接地带的一个山区村落。凤岗林氏宗族自明中后期从一个外来姓氏迁入凤岗,至清后期凤岗成为一个宗族型村落。本文虽以风岗宗族型社区为着眼点,但并不局限于风岗村落,而是以风岗村落为网络结点,通过考察其经济生产、生活、市场、通婚圈、民间信仰、祭祀、风水观念等,并与邻近的村落进行比较,试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社会中展示村落的社会变迁,研究宗族型村落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宗族所历经的变迁,力图全息化地展示凤岗地域性宗族如何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并壮大下来。也即笔者在对凤岗进行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凤岗村落的发展置入金沙区域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在区域社会史的视野下,透视并比较风岗林氏家族与其他家族发展的异同;在这个长的历史时段之中,更具“地点感”、“历史感”地呈现凤岗林氏家族的发展。 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指明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作为民族凝聚主体的汉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这种宏大的理论基础上,笔者具体而微地研究了凤岗林氏宗族的发展历史,相应地提出了“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的理论假设。该理论假设认为,在区域社会视野下风岗林氏宗族的形成得益于三大因素:血缘的先天性组织纽带、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以及泛家族主义观念的盛行。所谓“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即以蒲公英的生长来形容之,可将蒲公英的种子视为“泛家族主义观念”,而“土地”与各种“养分”等则是血缘的先天性组织纽带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而蒲公英成熟后的种子“随风飘落”大概可观之为:宗族成员随着社会时代与宗族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外迁,以至落地生根,重新发育成长,进而融入所迁入的区域社会。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也在日益完善。作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自治这种治理方式在一定程
我国的高职生群体是伴随着十多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与迅猛发展而形成并快速壮大的。高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既具备许多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但又有着一
学位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内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现代旅游接待地及其旅游资源的生成过程。重点以辽宁省沈阳市的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沈阳故宫为个案,从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切入,进行社
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以宗族复兴与传统文化复兴的辩证视角,观察宗族性村落如何在全国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凭借自身内外部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宗族共同体的想象。任何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