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品是特殊产品,其有毒性和有效性相伴而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基于药品损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世界各国及地区均建立了药品损害救济制度,对药品损害的受害者实施救济。虽然,我国也存在药品损害救济制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当发生药品损害时,受害者却难以受到相应救济。更为严重的是,当某一药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损害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受害者依据本国法律均得到救济,而我国受害者却无法依据我国法律得到相应救济。基于此原因,有必要对我国药品救济制度进行研究,发现缺陷并加以弥补。因此,对我国药品损害救济制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比较法分析以及实证考察的方式对药品损害救济制度展开研究,从分析建立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入手,通过考察我国台湾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关于药品损害救济制度,梳理我国关于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现状,总结缺陷,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的法律建议。本文共分五部分:   一、药品损害救济制度概述,简单廓清在本文论述中需要使用的概念;   二、建立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分析,在本部分中,从药品的特殊性、促进制药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权益的必要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完善我国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三、我国台湾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药品损害救济制度,在本部分中,笔者考察了我国台湾地区、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四、我国药品损害救济现状及存在的缺陷,笔者在本部分中,通过考察我国当前存在的药品损害救济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   五、完善药品损害救济制度的建议,在本部分中,笔者以本文前述内容为基础,通过考察我国药品损害救济制度存在缺陷,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药品损害救济制度法律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将我国卷入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洪流,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企业已经无可避免的必须要趟“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洪水。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我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民事诉讼常常被比喻为一场由法官居中裁判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战争,在战争中双方当事人通过利用证据这种武器来进行攻击和防御,所以,诉讼的胜负实质上是取决于哪一方能够收集
胡锦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学习的思想与国外先进的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是强制执行程序的一个重要制度,它能化解“执行难”问题,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但是当前我国执行和解制度规定的相当简单,过于原则化,欠缺可操作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大力改善,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死亡率逐步下降,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