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经过了近10年的筹备,我国创业板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新的飞跃,面向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和和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中国式NASDAQ的正式开启。创业板与主板市场不同,它主要为有高风险、高回报特性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服务,投资者在购买创业板公司的股票时,实际上购买的是公司的成长预期。随着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人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问题也更加重视起来,怎样有效预测创业板公司信用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了现今金融业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先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内容、特征、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有了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为了计算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本文一一介绍了4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现代信用风险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宏观模拟模型和KMV模型,并对它们的适用条件进行比较,认为KMV模型更适用于度量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在此基础上,对KMV模型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使得修正后的KMV模型更加符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际。在本文实证中,分别选取了我国不同行业共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组,并选取13家类似行业规模相似的ST公司作为违约组,以2012年年末为时间点,通过修正的KMV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最后计算出样本组和违约组的违约距离(DD)和违约概率(EDF),用违约距离(DD)来衡量信用风险,如果违约距离(DD)越大,则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越低,信用水平越高。通过分析计算发现,样本组公司的违约距离显著高于违约组公司的违约距离,这跟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说明修正的KMV模型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识别是比较有效的。接着又用该模型计算了2010年和2011年,这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比较发现从2010年到2012年,这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信用风险是下降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还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公司违约距离的影响因素,对2010年到2012年,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DA),销售净利率(NPS),流动资产周转率(CT)和违约距离(DD)这些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违约距离负相关,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违约距离正相关,销售净利率和违约距离正相关(但t值不显著)。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说明KMV模型对于度量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是适用的,并对KMV模型在中国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风险度量作用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