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当是构成中国古建筑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艺术自西周至明清,绵延不绝,在形制、花纹、文字等各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发展序列,是我们探讨古代社会的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战国秦汉时期的齐瓦当,不仅出土的数量可观,而且风格鲜明、极具特色,是研究古代瓦当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思想史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介绍了齐瓦当的出土、著录及相关研究。通过对瓦当形制、纹饰上特点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根据瓦当的演变规律,出土层位关系,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齐瓦当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分期探讨。
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图像的构图结构和图案的造型形象入手,分析了齐瓦当纹饰的艺术特色,无论是题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整幅画面的布局以及形象的塑造,都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其纹饰的题材内容丰富,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现实地表现出普通、平凡的生活场景及事物。同时也有图腾崇拜意识下产生的非现实题材等。在图案结构上,运用了绝对对称和非绝对对称或单独纹样的构图方式,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的,具象写实、图案抽象化、装饰性的物体形象。
本文还将齐瓦当与同时代另外两种具代表性的瓦当-秦、燕瓦当,做了对比分析。从题材、纹饰入手,分析了战国时期齐、秦、燕三国在思想、文化及审美诸多方面的不同之处,剖析了其文化和审美上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反衬出齐瓦当的独特价值,其特有的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特征,为现代的艺术工作者如画家、设计艺术家、工艺美术家等提供内容丰富的题材及创作灵感。
齐瓦当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齐文化色彩,以其特有的内容、新颖的构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中国古伐瓦当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思想史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