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疗效观察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13例13眼患者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治疗前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4-1.0,11例伴有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囊样水肿。选用689 nm红外激光,激光斑大小根据ICGA早期显示的瘤体最大直径选择,较厚的瘤体中心缩小光斑重复光照1次83秒。治疗功率选用75J/cm2,后极部及视神经旁肿瘤照射时间为每个光斑83秒,血管弓旁肿瘤为166秒。治疗后1周复诊,以后每隔3个月复诊一次,每次复诊均常规检查视力、散瞳检查眼底、行彩色眼底照像、OCT检查。如OCT检查发现病灶仍有渗漏,重复PDT治疗。  结果:13例随访时间4周-84周,平均29.7周。至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11例提高(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2例稳定(视力不变或下降小于2行)。矫正视力为0.2至1.2,平均视力0.74,其中0.1-0.3为2例,>0.3为11例。治疗次数:13例均为1疗程。11例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OCT检查显示视网膜下液体吸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消失,瘤体表面色素上皮基线变平缓,部分病例IS/OS逐渐恢复。  结论:PD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有效的方法。OCT检查在治疗前对脉络膜血管瘤的视力预后判断,治疗后对IS/OS层是否恢复、视网膜下液及黄斑水肿改善观察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判PDT疗效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较对照组(冠脉正常组)血小板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面组织因子(TF)的表达情况,以及AC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
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2~09~01至2014~08~31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内科
目的(1)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附件区肿块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其对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2)对比手动勾画轮廓取样法和球自动取样法所得三维能量血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