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新市民语言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沈阳市新市民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语言学相关知识,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使用Spss和Excel软件分析数据,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状况主要是其语言使用、语言水平和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对新市民进行了界定。广义的新市民是指除原城市市民以外常年居住在城市里,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新增市民,主要包括“就地转化”和“外来”两大部分人口;狭义的新市民是指由农民工转化而来的进城务工人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新市民。第一章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使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沈阳市新市民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普通话、方言和外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影响沈阳市新市民语言使用的变量。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新市民普通话的使用场合日益增多,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有成为内、外部交流兼用的用语趋势,家乡话的使用场合和交谈对象日益受限,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外语的使用场合有限、使用频率较低;而且,“来沈时间”“身份认同”和“学习英语的起始时间”等变量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使用影响较大。第二章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水平进行了研究。主要考查了沈阳新市民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方言的保有程度和外语的会说程度,以及影响沈阳市新市民语言水平的变量。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新市民普通话水平呈不断提高趋势,方言水平呈下降趋势,外语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程度”“学习英语的起始时间”和“对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期望程度”等变量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章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态度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沈阳市新市民对普通话、方言和英语的态度,以及影响沈阳市新市民语言态度的变量。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新市民对普通话的功能评价最高,对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期望程度较高,希望子女说好普通话;沈阳市新市民认为家乡话很亲切,希望子女保持家乡话;沈阳市新市民对英语的实用评价最高,有英语学习需求,希望子女会说英语;“居留意愿”“年龄”和“身份认同”等变量对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态度有影响。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与思考。语言状况研究揭示出,沈阳市新市民的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外语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工作和教育子女等方面的需求;对子女的语言教育态度很明确;而对其语言状况整体影响较大的变量是“常见”、“时间”和“心理”变量。为了改善沈阳市新市民的语言状况,满足其共性、部分和个性化语言需求,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普通话水平提升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并用的方式满足其外语学习、子女的语言教育、新词新语学习等需求。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研究合肥话语气词“在”的方言语法论文。在对近几十年来汉语方言句末位置“在”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合肥话语气词“在”进行比较全面的描写,了解它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有三千年的诗的传统;新诗已走过百年历程,新诗远未取得能与古诗相媲美的成绩。当代诗坛,自由诗依然是主流,格律诗还在艰难的探索中,旧体诗仍有相当的追随者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初期流行美国、并影响到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是一种荒诞的近乎病态的幽默,是面对绞刑架的威逼而产生的一种沮丧、无奈的滑稽与苦笑。约
本文对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全面整理研究。文章参考前贤说法及当前相关研究成果,以意义的融合性为总原则来确定《西京杂记》中复音词的判断标准。整理出《西
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医院里又迎来了大批“打点滴通血管”的老人们。朋友的母亲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回想起当天的那一幕,朋友几乎懊悔得要用头去撞墙。“没病为什么要去打点滴呢”——朋友一遍遍的自言自语,因为就在打点滴的过程中,一向身体健康的母亲忽然昏厥,醒来后便说不出话来。朋友带母亲跑了几家医院,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老母亲在病榻上辗转月余,竟然含恨而终了。  如果你认为上述的事例只是个案,那你就错了。据中国安
卡尔维诺是当代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挟天纵之才,驰骋想象,以汪洋恣肆的“迷宫叙述”风格享誉世界文坛,同时又在小说美学观念上独树一帜。卡尔维诺在他的小说美学专著
古代传奇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神仙鬼怪的形象,这些人物的出现一方面表现出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逐渐有了虚构的意识。这些现实世界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