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哈尼族6-8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概念发展方面的特点,分析哈尼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语言与背景变量在学生数概念方面的交互作用情形及不同背景变量对学生数概念的影响、预测作用。本研究以标准测验分析为主,研究工具为学生数概念测查量表,是根据Ginsburg与Baroody(1990)所编制的幼儿数学能力测验、马洛菲法等人(Malofeeva, Day, saco,&Young, ciancio,2004)的数感测查工具以及陈杰琦(Cen, J. Q.)和麦克纳米(McNamee, G.)(in press)对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能力的评价工具改编而成,另外辅以自编的家长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研究对象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共111人,平均年龄为7.1岁,其中哈尼族学生为94人,汉族学生为8人,彝族学生为9人。研究采取一对一的测查方式,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平均数、百分比,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概念方面的表现,哈尼族学生低于汉、彝学生,尤其是在数算技能、基数和数的运算方面。另外,哈尼族学生数概念发展的内部差异较大。2、语言基础对哈尼族6-8岁小学儿童数概念水平有着显著影响。尤其是在数算技能、基数概念以及数的运算这些对于语言要求较高的项目上,语言因素影响尤为显著。在序数概念、比较、数量守恒这样依靠图形等直观形象进行判断的项目上,语言基础的影响作用不显著。3、不同的家庭学习环境对于哈尼族小学儿童数概念的表现水平有显著的影响。通过Scheffe事后比较,结果得知,家庭学习环境越丰富越有利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4、父母的教育程度对哈尼族小学儿童的数概念表现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儿童的数概念发展。5、父母的职业对哈尼族小学儿童的数概念发展均有显著性的影响。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工作较好、收入稳定,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力花费在儿童的教养上。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知,哈尼族6-8岁小学儿童在数概念表现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二是发展水平滞后于同地区其他民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文化因素。哈尼族小学儿童入学时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加上汉语与哈尼语在语序、数量结构、介词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哈尼族学生不能快速的熟练使用汉语。而哈尼族语言与民族传统文化中量词的缺失,也使得哈尼族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一些数量概念上困难重重。2、家庭因素。家庭方面主要是家庭学习环境、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职业对于哈尼族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国内其他研究也表明,家庭是影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学校因素。一是单语单文的教学模式,语言之间没有任何过渡,使得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课本内容;二是在师资的分配上,将最薄弱的师资放在四年级,忽略了四年级这个小学教育的关键期;三是将用于幼儿启蒙教育的手指速算沿用至小学一年级,使得学生过分依赖于手指,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针对以上哈尼族6-8岁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教学方面,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入学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水平的摸底调查,对于有语言理解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谨慎的选择教学语言,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联系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正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教学语言的选择应当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实行“一边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