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镀过程常采用铜镀层和苯胺类缓蚀剂来避免镀件遭到腐蚀,该过程易产生Cu2+和苯胺共存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不论是生物法、沉淀法,还是化学氧化法,在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组成的复合污染物时都难以直接同时去除。吸附法是实现复合污染物中有机物和重金属同时去除的常用途径。由于黄腐酸(FA)和双甘膦(PMIDA)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能够对Cu2+和苯胺产生强的配位、静电吸附等作用。因此,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镀过程常采用铜镀层和苯胺类缓蚀剂来避免镀件遭到腐蚀,该过程易产生Cu2+和苯胺共存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不论是生物法、沉淀法,还是化学氧化法,在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组成的复合污染物时都难以直接同时去除。吸附法是实现复合污染物中有机物和重金属同时去除的常用途径。由于黄腐酸(FA)和双甘膦(PMIDA)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能够对Cu2+和苯胺产生强的配位、静电吸附等作用。因此,本文将FA锚接在PMIDA插层的类水滑石(LDHs)表面,形成FA涂覆、PMIDA插层的LDHs功能材料(FA/PMIDA-LDHs)。通过对复合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吸附,实现对Cu2+和苯胺共存污水的一步净化处置。通过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FA/PMIDA-LDHs,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优化。在共沉淀过程中,利用LDHs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制备了PMIDA插层的LDHs复合材料(PMIDA-LDHs)。然后,以PMIDA-LDHs为其前躯体,采用浸渍法将FA锚接在其表面,形成多层多基团吸附结构的FA/PMIDA-LDHs。在M(PMIDA:Mg2+:Fe3+)=4:2:1时,FA/PMIDA-LDHs含有丰富的Fe-OH基团且具有高的结晶度。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SEM显示吸附剂颗粒呈片状的结构,孔型为平板狭缝结构、裂缝或者楔形。通过对LDHs改性前后的吸附容量的比较,确定FA/PMIDA-LDHs的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因而,PMIDA和FA的加入,丰富了LDHs的含氧官能团,提高了对Cu2+和苯胺的吸附潜能。FA/PMIDA-LDHs对Cu2+、苯胺共存溶液净化的最佳吸附固液比为0.33 g/L。准二阶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FA/PMIDA-LDHs对Cu2+和苯胺的吸附过程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解析得出吸附剂对Cu2+和苯胺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21.24和132.28 mg/g。吸附剂对Cu2+的微观吸附机制主要为内部碳酸盐吸附共沉淀以及FA/PMIDA-LDHs官能团的配位键合作用。吸附剂对苯胺的吸附机理主要为FA/PMIDA-LDHs中的羟基、羧基和苯环与苯胺的相互作用。溶液中共存离子对FA/PMIDA-LDHs吸附Cu2+和苯胺的影响研究表明,Na+、Ca2+、Fe3+和Ni2+阳离子以及Cl-、SO42-和H2PO4-阴离子对FA/PMIDA-LDHs吸附Cu2+吸附性能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Cr2O72-在溶液中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中和主体层板的正电荷,减小Cu2+和FA/PMIDA-LDHs静电斥力,从而对Cu2+去除起到了微弱的促进作用。Fe3+、Ni2+、Cr2O72-和H2PO4-对苯胺的吸附发生抑制作用。由于盐析作用,溶液中Ca2+、Na+、SO42-、Cl-的存在对FA/PMIDA-LDHs吸附去除苯胺起到微弱的促进作用。FA/PMIDA-LDHs再生实验证实,循环五次后,其对废水中Cu2+和苯胺的去除率依旧保持在80%以上。因而,以廉价和易获取的FA和PMIDA为功能材料,采用绿色、简易的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多层多基团FA/PMIDA-LDHs。FA/PMIDA-LDHs能够对水溶液中Cu2+和苯胺实现同步吸附去除,并具有吸附容量优势。FA/PMIDA-LDHs对Cu2+和苯胺的去除效果受共存离子干扰影响作用较弱,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是一种绿色、稳定、高效的电镀废水净化吸附材料。论文包含图55幅,表10个,参考文献112篇。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增速的逐渐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百亿元,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同时,频发的雾霾锁城现象使雾霾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加剧社会不平等的新来源。立足于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将雾霾污染和城乡收入差距放在同一研究框架下,寻求雾霾污染治理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破解之道。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相关理论构
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受回采速度、工程空间尺寸等因素影响,岩体所受荷载变化,是诱发围岩体发生动力灾害的重要因素。岩石受力破坏过程中伴有热能、弹性波能、电磁辐射能等多种能量的释放,利用能量释放特性研究受载岩石(体)的破坏失稳,能为采动岩体破坏预警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本文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红外辐射观测实验,进行岩石加载破坏的力学性质、红外辐射特征、声-热相关性等基础理论研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
作为流程工业的重要分支,批次过程以其特有的生产方式进行产品加工,并在国防、工业、民生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和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过程的运行优化则是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针对缺少生产数据的新批次过程,其有限的生产信息通常导致建模、优化的效果不佳且效率低下。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方法之一,迁移学习能够基于相似过程的数据和信息辅助新过程建模,改善建模效果。
膜结构质量轻,刚度小,造型丰富,广泛应用于大型会馆,体育馆等场所,膜结构对风荷载极敏感,在风荷载下极易发生振动和变形,而这种振动和变形又会影响风场的分布,形成风与膜结构屋盖相互作用的机制,产生所谓的“流固耦合”效应。“流固耦合”效应作为膜结构在强风作用下产生破坏的原因之一,有必要研究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膜结构的风荷载和风振响应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中对鞍形、伞型膜结构的风荷载效应研究较多,对同样应用广
诸多学者对断层冲击地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断层滑移机制、断层面力学特征、断层失稳冲击机理、断层冲击前兆分析,和断层区域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和技术,但对工作面过断层时断层面滑移位移规律和应力响应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围绕工作面过断层时断层面的位移滑移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对不同断层结构、顶板边界类型影响下的工作面断层面位移滑移规律和应力演化特征研究,揭示了工作面过断层时全过程位移规律及演化情况,确定了不同类型断
在电机控制领域,如何以更低硬件成本和更小体积来更可靠地实现控制算法是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问题。对于永磁同步电机,使用单电流传感器进行三相电流重构,并进而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成本,缩小体积,减少控制硬件复杂度并增加可靠性。然而电流重构方案存在重构死区与电流重构误差问题,降低了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性能。因此,对单电流传感器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减少电流
建国7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在国家公共安全中的地位也愈发重大。但近些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屡次发生,这使得社会各界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政府作用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党中央在十九大中提出,全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强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新难题不断增多,尤其是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难
现阶段我国多个主要产煤区的煤炭资源也已开始进入深层开采,特厚煤层工作面动压显现尤为明显,目前通过小煤柱护巷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动压显现问题。但特厚煤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于其支护技术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借助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工作面采掘过程中,不同煤柱宽度与围岩应力、巷道位移等变化特征,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进一步给出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动压巷道支护方案与卸压措施,并进
无煤柱(窄煤柱)护巷方式可有效避免煤炭资源的过渡浪费,改善采掘接替关系,但是沿空布置回采巷道的施工及维护条件更为复杂,且不同地区、不同矿井地质条件各不相同,盲目地全盘照搬经验公式,将给回采巷道的使用及后续工作面回采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为此,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杨柳煤矿1077里回风巷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开展厚硬顶板下沿空掘巷围岩变形规律研究及
因远高于锂的天然丰度、与锂接近的氧化还原电位,以钾离子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为代表的钾基储能器件,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理想的替代品。然而,研究表明,传统的电池电容器技术从锂过渡到钾并不简单,电极材料的选择被认为决定了其性能上限。其中,功能化碳纳米材料是钾离子混合型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的潜在候选材料。结构中不可避免的缺陷极大地影响碳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能,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关键因素。因此缺陷工程成为近年来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