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建立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进而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模型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尝试寻找出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病变的特征性代谢产物,观察代谢物的变化与生理、病理的相关联系,探寻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病变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本质。材料与方法:1.大鼠疾病模型的复制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动物合格证号:SCXK(辽)2010-0001)38只,体重(180士20)g,适应性喂养1周之后称取体重,然后按重量进行编号,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大鼠(n=10)和模型组(n=28)。空白组自由喂水,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自由喂水,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喂养16周后,模型组进行小剂量多次STZ腹腔注射,复制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整个造模时间持续20周。2.代谢组学研究随机选取复制成功的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8只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模型8只,进行代谢组学研究。运用美国生产的Agilent7890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进行大鼠血清GC-MS代谢组学检测分析。通过使用LECO Chroma TOF4.3X软件,并结合Fiehn Rtx5数据库,对原始下机数据进行峰提取、数据基线过滤和校正、峰对齐、解卷积分析、代谢物物质鉴定和峰面积计算。然后用SIMCA软件(V14,Umetrics AB,Umea,Sweden)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多变量分析,并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接着利用METLIN、HMDB数据库筛选具有差异的特征性代谢产物,辨识疾病证型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1.大鼠疾病模型的复制:模型组大鼠从造模第4周开始后,与空白组相比较,体重明显增加,6周后大便异味重,精神困倦,毛色变暗,舌出现瘀斑,质暗。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脂成分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显著改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同时出现高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抵抗等诊断指征,符合本研究拟建立的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的评估标准。2.代谢组学研究结果: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能够很好的将模型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液代谢产物区分,两组有明显差异性。3.主要标记物:寻找到了与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相关联的主要生物标记物,主要为N-乙酰-D-葡萄糖胺、3-羟基丁酸、同型半胱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反油酸等20多种代谢物,上述主要标记物共同构成了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代谢组学特征,而这些小分子物质正是体内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代谢紊乱的结果。结论:1.通过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多次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造模方法可成功复制出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2.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血液样本,得到的代谢物图谱明显有别于正常组大鼠模型代谢物图谱,找到了与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3.发现了N-乙酰-D-葡萄糖胺、3-羟基丁酸、同型半胱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反油酸等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脂类、糖类、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而体内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可能为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4.代谢组学技术能更好的揭示疾病的中医证候模型的本质内涵,代谢组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中医的科学本质化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