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中米兰达之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收藏家》出版于1963年,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该小说在英美学术界却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评论家对它褒贬不一,有的称之为“一流小说”,有的贬之为“做作的粗糙之作”。在小说中,福尔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蝴蝶收藏家从收藏蝴蝶到收藏女性的故事。小说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男主人公克莱格的视角讲述故事。克莱格爱慕一个中产家庭出身的女学生米兰达。在充分的准备之后,克莱格用迷药将米兰达迷昏,把她绑架并囚禁在地下室。第二部分以女主人公米兰达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被绑架后的事情。米兰达多次试图逃跑,但却因遭到克莱格的阻拦而从未成功。在她有机会和有能力逃脱之前,米兰达却患病而死。第三部分克莱格讲述他在发现米兰达死去之后,为米兰达之死感到愧疚并想为她的死负责。第四部分克莱格在读了米兰达的日记之后发现米兰达从未爱过他,因而不再自责。故事以克莱格计划绑架另一个女孩结束。在以往对《收藏家》的解读中,多涉及对生态主义、叙事方法、女性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对《收藏家》中米兰达之死进行解读。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论外,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作者约翰·福尔斯的生平简况和小说的基本情节。接着对该小说的国内外研究做了一个回顾。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对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存在主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然后对萨特存在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荒诞的世界,痛苦的存在”、“自由与选择”和“他人即是地狱”进行概述。第二章,探讨米兰达之死的外在原因,即外部荒诞的世界影响并塑造了克莱格的扭曲性格,进而形成了自己的荒诞世界,从而直接导致了米兰达之死。第三章,从“自由与选择”这一存在主义角度分析了米兰达之死的内在原因。米兰达用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使自己走向无法选择的死亡。第四章运用“他人即是地狱”这一存在主义重要观点解读米兰达之死的根本原因所在。从米兰达与他人的关系,克莱格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二人彼此的关系,探讨米兰达之死的真正原因。结论是本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在这部分中,简要地概述了文中所使用的存在主义理论和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并从存在主义角度,对文章中所讨论的米兰达之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其他文献
芝麻,又名脂麻、油麻等,既可直接食用,又可作为油料。芝麻所含的维生素E在众多食品中名列前茅。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缓机体衰老。此外,芝麻中含量仅占0.5%的芝麻素也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于1932年10月6日在美国问世,也是作家最重要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工作日显重要,而翻译质量评估也就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将德国学者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引入英汉翻译领域。德国学者豪斯创建的翻译质量
亨利·罗斯(1906-1955),美国犹太裔作家。《就说是睡着了》出版于1934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在罗斯毕生的创作中该部作品的问世可谓是美国犹太文学史上的典范。然而,随后该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