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世界上粮菜兼用型作物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病害多,发生频繁,往往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大幅度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其中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较为普遍。马铃薯黑胫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是国内外马铃薯产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试验从内蒙、黑龙江、甘肃、广西以及广东马铃薯主要产地采集了10个疑似马铃薯黑胫病菌株。以此建立马铃薯黑胫病菌分离、纯化、保存、致病性鉴定体系;通过设计的PCR引物对马铃薯黑胫病菌进行扩增、测序;根据序列进行黑胫病菌实时定量荧光PCR引物的设计、检测、分析;对不同的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获得了10个马铃薯黑胫病菌株。对结晶紫果胶酸盐(CVP)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鉴定了三种典型的马铃薯黑胫病菌均有致病力。( 2 )对10个菌株的细菌提取DNA后,根据下载序列设计引物Eca1g(5′GAAACCGTCA CGCTGGATAAC3′) Eca2g(3′AAGGTGTTGGGCAGATTGAGT5′)对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大小为681bp。测定了该引物的退火温度56.4℃和反应体系中Mg2+的浓度是2.5 mM;PCR验证引物特异性试验中,该引物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对马铃薯黑胫病菌株的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3)根据测定的序列设计出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实时定量荧光PCR特异性引物Yg1 ( 5′GAATATCAATAGCACTATCCTCAG3′) Yg2 ( 5′CACATTATCAACCAACAGAACC 3′)。获得目的片段大小为181 bp。对10种供试菌株进行了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体系中,靶标菌株扩增曲线平滑,溶解曲线主峰明显,结果较为可靠。每两个重复的曲线基本重合,CT值也十分相近,表明重复性好。(4)对马铃薯黑胫病菌的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比较。将靶细胞菌液依次稀释十倍,3.6 ~ 3.9×107 cfu/mL至3.6 ~ 3.9×10-1cfu/mL共9个梯度,阴性为灭菌超纯水。分别进行CVP培养基检测、常规PCR检测、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将检测的灵敏度进行比较。CVP培养基检测出最低的黑胫病菌浓度为3.1×102 cfu/mL。常规PCR检测出最低的黑胫病菌浓度为36 ~ 39 cfu/mL。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出最低的黑胫病菌浓度为3.6 ~ 3.9 cfu/mL。本研究所建立的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体系,可有效地应用于马铃薯黑胫病菌的检测和监控。为农业生产部门、检疫部门及种子种苗相关领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建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