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八国联军的入侵给中华民族造成极大的危机,也使清王朝面临空前的压力。为了自救,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工商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发展近代工商经济成为清政府的重要政策。本文试图论述当时全国范围内工商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效果,以对这场改革有一全面了解。 第一部分:工商改革溯源 清末新政工商改革有其历史渊源,一是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经济的尝试;二是发展工商思想的逐渐成熟。受民族危机的刺激,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后至八国联军入侵这一时期都有过发展工商经济的尝试。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带动了民用企业的设立,政府资本对工商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甲午战后,政府的经济政策开始发生较大转变,鼓励商办企业的发展。戊戌维新继续这一政策,在全国发展近代工商业,推动了甲午战后第一次民间设厂潮流。发展近代工商的思想在甲午战后走向成熟,主张发展商办企业、设立工商发展管理部门、实行工商奖励和保护政策,发展近代机器工业等。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思想及清政府的改革实践,为清末新政工商改革奠定了经济和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工商改革的政策与措施 清政府推行工商改革时,设立了工商改革管理机构——中央为商部(农工商部),地方上为商务局、农工商局及劝业道等。同时,政府还颁布施行各种经济法律、规章制度,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这些管理和保障下,清政府施行各项发展工商的措施,包括保护、鼓励商办企业,奖励政策,实行专利、免税或减税政策,自开口岸、广辟商场,举办工商展览,实行工商实业教育及鼓励华侨兴办工商实业等。此外,还有其他如工商调查、改变币制等辅助措施。 第三部分:工商改革的效果 清末十年中近代工商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中的矿冶、纺织、面粉、机器制造、水电及运输业等都有明显发展;商业上,国内贸易市场扩大,新型商业不断涌现,全国各省贸易畅旺,特别是国内贸易显著增长。就总体状况而言,工商改革有了明显的效果。 第四部分:工商改革的评价 这次工商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的近代化变革,适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清末十年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史上重要的阶段,为民国时期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但改革在管理、政策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都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出现一些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