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达标的影响因素及调查患者对肾性贫血知识的认知度。方法:纳入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室行MHD并合并有贫血的患者100例。对纳入的每一位患者进行访问式问卷调查,并收集调查期间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血红蛋白(Hb)≥110g/l为达标标准,了解MHD患者对肾性贫血知识的认知情况,贫血患病率、达标情况及影响贫血达标的相关因素。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以Hb≥110g/l为准,分Hb达标组与不达标组,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Hb达标组与不达标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各指标与Hb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共收集100例患者,贫血患病率为92%,Hb达标率为25%,平均Hb为97.63±19.28g/l;红细胞压积(Hct)达标率为35%,平均Hct为(30.81±5.37)%;铁蛋白(SF)达标率为76%,中位SF为405.07(219.06~679.91)u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达标率为65%,平均TSAT为(38.91±22.25)%。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使用率分别为82%、56%、37%。2、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对何时开始使用铁剂、Hb监测频率、铁代谢监测频率、甲状旁腺激素(PTH)监测频率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0.035、0.009、0.003);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是否知道血红蛋白靶目标水平、纠正贫血是否需使用铁剂、铁代谢及PTH监测频率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36、0.021、0.026)。3、与Hb不达标组比较,达标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血清铁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06),维生素B12使用率更低(P=0.028)。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铁水平(r=0.366,P<0.001)呈线性正相关,与EPO使用剂量(r=-0.214,P=0.037)呈线性负相关。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频率(β=1.452,P=0.029,OR=4.72,95%CI 1.159~15.753)、血清铁(β=0.14,P=0.03,OR=1.151,95%CI 1.014~1.307)可促进血红蛋白达标,是贫血疗效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虽然MHD患者的贫血治疗得到重视,但是其达标率仍较低,其原因与透析患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肾性贫血知识的认知水平低、疾病监测力度不够、治疗依从性差有关。而铁缺乏、透析剂量低是影响本研究对象贫血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