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金融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依次经历了“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和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垄断经营格局。1984年,基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活力、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不力的现状的考虑,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提出开设多种金融机构、通过竞争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构想。以此为开端,一批中小银行在我国应运而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小银行在夹缝中求生存、竞争中求发展,本着银行改革试点的初衷,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8年,我国中小银行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资产份额逐步扩大、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各项指标均居于我国银行业前列。
中小银行的存在有效抑制了国有大银行的垄断经营,改善了我国长期存在的银行业服务质量低下的状况,促进了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同时,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推动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中小银行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已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强大力量。
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及自身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在2008年遭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阻碍。诸如市场定位、经营效率、政策扶持及行政干预等方面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中小银行的正常运营及灵活的经营机制的优势发挥。那么如何寻求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产业组织理论、银行规模与效率理论及金融创新理论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存在及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力求通过此文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文章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及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中小银行经营现状的分析,基于2005-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数据,对中小银行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展现出中小银行的竞争优势及面临的威胁。案例分析法主要运用于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针对当前中小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案例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原因分析;归纳分析法则主要运用于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上,针对国外发展中小银行的成功经历,归纳出对于我国的启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共性出发,寻找中小银行发展的瓶颈所在,试图为缓解中小银行的发展压力,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已有的对中小银行的研究。之后针对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以及全文的内容框架。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做出中小银行的界定,指出本文中所定义的中小银行仅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接下来,引入中小银行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通过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了我国中小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说明了有效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中小银行的需求,利用银行规模与效率理论阐述了中小银行存在的合理性,借鉴金融创新理论探寻中小银行的未来发展之路。
第三章为突破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中小银行当前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2005-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数据,从资产份额、资产质量、经营业绩、经营效率四个方面对中小银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小银行大体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但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也在持续增强。接下来,从市场定位、经营效率、政策扶持及行政干预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小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这是本文的结论之一,也是下文分析的基础。
第四章中结合上一章提出的中小银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试图为我国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本章从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地方性优势及政府与市场分工协作等不同角度,参考欧美国家、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中小银行的实例,形成对我国的一定的启示。
第五章是政策建议,针对第三章提出的问题,结合第四章从国际经验获得的启示,提出政策建议如下:中小银行方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推行无机构化业务拓展,正确处理稳健与发展的关系;市场监管方面,规范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市场监管方式,建立合适的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政策支持方面,鼓励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生态,提高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