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是指由于各种先天或者后天原因引起的生理或者心理缺陷,再加上外在环境的作用,造成无法正常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人。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儿童则是这一群体中更为特殊更为弱势的一部分。残疾儿童要想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残疾儿童享受优质平等的教育是我国一直奋斗的目标。当前中国残疾儿童教育福利仍属于“补缺型”教育福利,福利提供水平低、福利覆盖面窄,无法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福利需求。2007年民政部提出中国将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适度普惠型”是指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覆盖全部儿童的福利制度。残疾儿童教育福利是中国儿童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处在了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省残疾儿童教育福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山西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残疾儿童教育福利的政策法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然而山西省残疾儿童教育福利仍存在福利水平低、福利覆盖面窄等问题,山西省距离建立“适度普惠型”残疾儿童教育福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归纳总结了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教育福利等概念,继而引入了公民权利理论、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以及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本文主要将山西省残疾儿童教育作为突破口,从山西省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山西省残疾儿童教育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情况等角度进行深入地阐述。通过纵向进行时间上的对比,横向与国内平均发展水平的对比,发现了山西省残疾儿童教育福利事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原因分析。山西省残疾儿童教育福利存在的问题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金投入水平偏低、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具体的原因包括:对残疾儿童的思想排斥仍存在、社会法治建设落后、残疾儿童教育福利经费运行不合理、教师缺乏培训等。最后,本文归纳总结了美国以及中国江苏省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目的,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