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国有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媒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核心环节。国有企业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依靠建立科学企业制度来简政放权,努力提高经营自主性;经历整合重组来实现优势产业集中,积极调整行业布局。顺应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之势,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不断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的问题的决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做了新的阐述,并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引入了全新的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以及继续“双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工作任务。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多次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做出批示,《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重组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当前国有资产改革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方式合理地优化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布局,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互惠共赢,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进而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本文结合国有资产改革的现实要求,围绕“国有资本注资民营企业的动因和影响”主题展开了三方面实证研究:(1)国有资本注资民营企业过程中的动因和行业布局选择;(2)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条件和资产-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3)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希望在上述研究过程解答以下问题: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过程中的是否具有引导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动因,国有资本的行业布局是否合理;国有资本能否与民营企业良性结合,改善企业融资条件,优化财务状况,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发挥“1加1大于2”的效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本文能基于实证结论,为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高资本收益和运作效率以及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本研究共包括六部分内容,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框架。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政策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本部分简要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描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现有研究中的空白,凸显本研究的现实和学术价值。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根据本文的三部分实证研究内容,本章节梳理了相关文献研究,整合了已有的学术理论和观点。在针对国有资本注资民营企业动因的文献综述部分,本文归纳了关于国内外民营企业国有化的原因研究,分析了关于国有经济所有具有功能作用,讲解了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进而为从产业比较优势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国有资本注资民营企业的原因和目标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在关于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融资条件和资产-债务结构影响的文献归纳中,本文总结了关于产权属性与企业融资的讨论观点,以及国有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行为的研究,为相关部分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在针对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影响的文献综述部分,本文总结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成效的实证研究,以及关于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和政策负担的观点,为后文分析国有注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基于产业比较优势视角,实证研究了国有资本注资民营企业的动因和产业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所处行业符合地区要素禀赋和技术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接受国有注资,并且这种注资是以获取民营企业控股权为主要形式。这体现了国有资本引导优势产业发展的动机。基于“有效市场”假设而展开的分析表明,在整体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中,国有资本能够更有效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对民营企业实施注资;其中,在价格的市场化程度和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中,这样的现象更明显。基于“有为政府”视角的分析表明,处于具有比较优势但规模尚不成熟行业内的民营企业,以及具有比较优势但自身绩效表现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接受国有资本的注资,体现了国有资本“帮助之手”的作用。最后,具备比较优势且科技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内的民营企业更容易接受国有注资,展现了国有资本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积极作用。第四章从企业财务期限结构角度出发,研究了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条件和资产-债务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国有注资增加了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总量;但其中短期债务融资增加而长期债务显著减少,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没有得到改善。本文根据企业是否处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和接受注资前的绩效表现,确定了国有注资是否具有的政策任务。检验发现,当国有资本出于发展战略产业和保护地方企业的政策任务,注资产业政策支持和绩效表现较差的民营企业时,企业债务融资条件才会发生变化。由此本文认为,国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债务融资是因为它们承担了一定的政策任务,但政策任务的负担也会导致其融资期限结构受到限制。本部分进一步研究了国有注资对企业资产-债务结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国有注资导致企业长期债务融资减少而短期债务融资增加,企业的资产-债务期限结构出现了错配现象,企业采取了“短债长用”的激进投融资策略。并且,这样的现象在产业政策支持和绩效表现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明显。第五章从政策负担角度出发,研究了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部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国有资本的进入导致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以及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机制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在接受国有注资之后,其创新产出和管理效率显著降低,直接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此外,民营企业还承担了更重的劳动力成本并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而劳动力、固定资产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讨论发现,国有注资的影响有行业结构性的差异。首先,相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国有注资对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影响更大;其次,相对于垄断行业而言,国有注资显著降低了竞争性行业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以及展望。该部分整理了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合理布局国有资本,推动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第二,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释放企业自主经营活力;第三,巩固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适应性。最后,本文从研究数据、方法以及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现有文献主要关注了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却对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的现象鲜有讨论。本文研究了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的动因、选择及结果,较为完整地分析了该课题,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相关文献空白。其次,本文首次将新结构经济学中的产业比较优势理论与民营企业国有化现象连接起来,解释了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的动因和标准。本文在丰富产业比较优势理论的同时,探讨了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融合的现象。最后,本文采用了双重差分法,以严格的识别策略检验了国有注资与企业融资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因果关系。以往文献主要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的方法考察不同所有制权益结构与企业表现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的实证策略更严谨,研究结果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