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振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空调设备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噪声污染的重视,冷却塔的隔振、减振也逐步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对结构振动及隔振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运用SAP2000软件建立冷却塔置于顶层的隔振分析模型,对不同隔振参数下的隔振效果进行分析。建立冷却塔放置于顶层的水平隔振试验模型,依据结构的模态分析理论,通过试验验证隔振效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了单自由度基础隔振系统及其隔振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由结构振动的振型分解法,建立了结构隔振分析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程。介绍了利用SAP2000软件进行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2.对试验监测程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包括试验频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功率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频响函数分析,以及根据实测加速度得到结构的动态位移。介绍了确定结构阻尼的自由振动衰减法。 3.由SAP2000软件建立水平隔振和竖向隔振分析模型,以结构在有、无隔振时顶层的加速度峰值比和位移峰值比为隔振效果的分析目标,通过调整隔振参数得到的隔振效果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果,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4.针对以上结构水平隔振参数分析结果,制作隔振试验模型,利用试验模态分析理论,依据加速度计试验监测结果,进行了试验模态参数测定和隔振效果验证。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关于钢结构工程的建设飞速发展,轻型钢结构的应用日渐广泛,相关的钢结构规范也已经制定的相对成熟,但是关于变截面梁柱的规定却仍然不够全面。从力学性能以及美观角度来
大体积混凝土已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高层建筑基础还是大型工业设备基础,多有厚大的混凝土底板。对于这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何控制由于施工养护期中水泥水化热
历次强震震害调查发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大多为“柱铰型”而非“梁铰型”,即“强梁弱柱”,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强柱弱梁”设计思想相反。本文
骨架支承式膜结构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形式,以其独有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骨架支承式膜结构综合了膜结构的柔性和钢结构能跨越大跨度的
近年来我国地铁规模得到空前发展,使得地铁运营列车振动可能会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铁列车运行时会产生振动效应与循环效应两种作用,当隧道埋置于软土地层之
存量房市场是成熟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判定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标准之一。从市场功能来看,我国存量市场的发展始于1998年住房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快速进步,强劲
实际工程中,由于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多,出现倾斜缺陷桩的数量相应也在增加,这其中有一类倾斜桩,形成的过程中桩身并未受到推力等荷载,所以桩身并无初始偏斜应力。由于规范对竖直桩
近年来,采用碳纤维布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施加预应力后可有效地消除碳纤维布的应变滞后现象,因此预应力碳纤维布的加固技术研究成为近年来的一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不断出现,并向着高强轻质的方向发展,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在不断地下降。风作为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也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