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出版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版积累日益丰厚,出版实力明显增强,出版物不足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出版物市场已明显地发生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图书的生产经营、图书的流通渠道图书的营销模式,以及读者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村图书市场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家有关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的宏观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农村图书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种经营模式的出现为农村图书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景;图书流通渠道的多样化也为一部分地区的图书市场带来了兴旺和发达。但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农村图书市场建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一直举步维艰。当前我国农村图书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近年来重视城市市场,轻视农村市场的现实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部分地区农村图书市场的发展处于缓慢或停滞状态,发展也很不平衡。二是农村居民的图书消费量甚至出现下降的势头。三是在一些地区农村居民购书难的状况十分突出。四是农村居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农业科技图书更少。这对于一个拥有8亿农民、而且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图书市场流通渠道与营销模式,以及国外图书流通渠道与营销的特征,通过重点分析、比较研究我国农村读者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分析影响农村图书与读者消费关系的冈素——收入与图书消费、图书的流通渠道、图书的价格、购书的地点、购书的信息来源、获得知识与技术的最佳渠道、图书的销量以及购买盗版图书原因等相互间的关系,在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为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一点尝试。本文特别强调,开展农村图书流通渠道、营销模式的分析和探索,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搞清农民读者在图书消费问题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其明确自身所承担起的管理职能和建设作用。通过对农民读者购书消费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出版社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另外,在本论文中还介绍了国内三家服务到位,经营有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典型出版社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