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我国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是引起男性下尿路症状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递增。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术手段。根据临床观察和文献研究,前列腺增生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会仍有一段时间的下尿路症状存在,其中,尿失禁是影响病人手术满意度及疗效评估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中短期尿失禁发生率为1.3-40.7%,占尿失禁总比例超过90%,是影响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后续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预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并干预可减少患者术后尿失禁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并提升后续治疗的依从性,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因此,关于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的研究一直是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并发症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目前有部分文献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但却未建立有效预测模型及对并缺少对模型拟合优度和效能验证以及未对患者临床获益度进行分析。因此,对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术后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评估,其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拟采取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不仅对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更创新地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和效能检验,并对获益进一步分析,以期建立可靠稳定的临床模型。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相关独立影响因素,同时建立术后尿失禁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模型的验证评估及患者临床获益度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5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相关资料。根据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筛选,305例患者均为男性,均于我科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收集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术前下尿路症状存在的时间、术前尿潴留病史、完善前列腺国际症状评分(IPSS)表、完善生活质量评分(Qo L)表、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术前尿液检查(尿培养、尿白细胞数量)、术前最大尿流率、术后血清学指标(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再次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术后尿失禁及持续时间。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尿失禁分组,对人口学特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基线水平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比较,进一步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经尿道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潜在相关因素,并将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经尿道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计算各因素优势比(OR),建立尿失禁的回归预测模型。同时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根据回归预测模型建立诺模图,通过重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用来测验该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评估其判别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根据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通过曲线下面积来对预测模型的效能进行评定;据模型进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患者净获益度区间。结果在本研究共计30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尿失禁的例数为60例,发生率为19.67%;通过是否出现尿失禁进行分组,对人口学特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基线水平统计描述及比较,在年龄(P=0.001)、BMI(P=0.017)、PSA(P=0.009)、前列腺体积(P=0.001)、手术方式(P=0.02)上,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PSA、前列腺体积、手术方式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经Wald检验,验证回归系数有效性,(all P<0.05);将上述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年龄、手术方式、前列腺体积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影响因素,再次经Wald检验,验证回归系数有效性(all P<0.05)。构建逐步回归预测模型:Logit(P)=-7.023702+0.055641*年龄+0.96378*手术方式+0.012529*前列腺体积。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4,95%置信区间(0.6834-0.8155)。经重复抽样内验证,该模型成立,且预测效能良好。根据诺模图所得出的术后尿失禁概率在5.25%到50.00%之间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对患者更有益。结论年龄、手术方式、前列腺体积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预测模型:Logit(P)=-7.023702+0.055641*年龄+0.96378*手术方式+0.012529*前列腺体积。该模型对经尿道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良好,患者获益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