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种植体周围炎,即慢性进展性边缘炎症,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反应,它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撑骨组织的功能丧失。种植义齿功能负重后,由于过度负荷、口腔卫生差、邻牙病变等原因,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种植体周围骨的缺失又常常加重或诱导种植体周围炎。不加控制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必然导致种植义齿失败。为了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临床研究领域的重点及难点,探索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总结和推广相关的临床经验任重而道远。随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活动义齿修复和需要调磨天然好牙的固定义齿修复必将被病人摒弃,人工种植义齿由于具有不用调磨天然牙,稳定性好,口感舒适,功能恢复最接近天然牙,而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大量的种植义齿应用于临床以后如不注意维护又会产生并发症,其中种植体周围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种植体周围骨的丧失是种植义齿负荷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对种植体周围齿槽骨的重建是保障种植义齿长期成功的关键。GBR技术已被公认是一种有效的骨重建治疗方法,手术中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采用GBR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非炎症性骨缺损可获得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骨量增高和增加。GBR技术治疗已成为种植体周围非炎症性骨缺损的常规治疗技术。最近几年,国外学者开始在动物模型上采用GBR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达到了骨重建的效果。但是这些动物实验中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均是通过短期丝线诱导造成的,对种植体的污染并不严重,与人口内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通常需经过较长时间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同。有学者采用天然牙周炎骨缺损翻瓣治疗所采用的几种牙根面机械或化学处理技术,将其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种植体表面处理,同时配合使用目前已非常成熟的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取得了骨的重建。这些实验只是采用一种表面处理技术来比较研究几种不同的骨重建技术,通常认为植自体骨、植Bio-oss、植自体骨+胶原膜、植Bio-oss+胶原膜、盖胶原膜,这几种方法对骨的重建量并没有明显差别。由于天然牙根和种植体本身的差异,其牙根表面预备技术对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重建的影响应存在差异。目前相关研究资料并不多见。同时也未见更深入的研究报道。另外没有研究涉及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时不同表面处理技术下的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的成骨效能。本课题通过建立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不同表面预备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污染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骨组织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将为临床种植体周围炎性骨缺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研究奠定基础,对保证种植义齿的长期成功提供重要的保障。研究目的采用不同表面预备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污染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骨组织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为临床种植体周围炎性骨缺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研究奠定基础,对保证种植义齿的长期成功提供重要的保障。研究方法一、种植体骨整合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拔除4只成年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即刻植入24颗种植体,开放式愈合,3个月种植体骨整合后,接入愈合基台。二、建立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每颗种植体基台龈下丝线缠绕,1—2个月实现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后,取出丝线。通过菌斑控制措施,让种植体在实验动物口腔暴露6个月以上。三、采用多种技术进行骨缺损种植体表面预备筛选病例:探测种植体周深度,骨缺损3—5mm纳入标准。将纳入标准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CDIC种植系统(MTS表面,12颗种植体)空白对照组(4颗):机械处理加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分两组Bio-Oss组(4颗),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组(4颗)BAM种植系统(HA表面,12颗种植体)空白对照组(4颗):机械处理加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分两组Bio-Oss组(4颗),OAM组(4颗)四、获取带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表面预备5个月后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获得重建,人道处死动物,制取标本,沿种植体长轴切片,然后手工磨片,厚度为30—50μm,选择过种植体和骨缺损区中心的磨片亚甲基蓝染色,树胶封片。五、观察带种植体的磨片组织学变化和骨再生情况,应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同放大倍数观察组织学变化和骨再生情况每个标本以过种植体的长轴做3张磨片,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对每张切片测量①种植体体周长(mm):埋入骨组织内的种植体体周围长度。②全接触长(mm):新生骨与种植体接触面的总长度。测量种植体与新生骨组织接触面积及周围骨量的变化经过。结果一、一般情况4条犬均存活,软组织创口愈合良好。即刻植入的24种植体及生物膜均完成实验。整个愈合过程无感染。当再次手术打开植入区时,见实验组新生骨组织色较白、韧,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饱满。二、影像学检查所有种植体周围骨接触水平均在直视下测量近中、远中、颊侧、舌侧4个视野,结果显示:治疗前各测得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接近40%。而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5个月时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界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TS界面:三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4.534,P=0.001)。HA界面三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2.000,P=0.002)。界面与处理因素之间有交互效应。其中以Bio-Oss组与OAM组最好,对照组较差,说明Bio-Oss与OAM植入能较好地促进骨再生,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所致的骨缺损。三、骨组织形态学检查:低倍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组种植体肩台周围有大量的新生骨形成,Bio-Oss及OAM骨粒已经完全为新生的编织骨和板层骨替代,可见哈佛系统,并与种植体直接接触;对照组种植体肩台周围仅见少量新生骨形成,并见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之间,存在较大的骨缺损。骨组织形态学定量测定显示,骨接触率在两界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三处理组,Bio-Oss组与OAM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采用GBR技术治疗不同表面涂层的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炎,骨的重建及对骨量的生成基本相同,同时两种系统的种植体的骨接触率基本相同,骨重建效果一样。2.采用GBR技术结合Bio-Oss或OAM均可以重建种植体周围炎周围的骨缺损3.选用纯钛洁治工作尖,采用温和的工作功率进行种植体表面去污染,同时局部反复50%枸橼酸0.9%生理盐水交替浸泡,能达到彻底去污染,为骨再整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